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弟子规》学习笔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当别人有短处的时候,我们不可以去揭发他,要给别人留面子,爱护他;人如果有隐私,我们也千万不能说出来。
 
每个人都有自尊,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想自己受到侮辱就不能这样对待别人。因此看到别人有短处要懂得包容,甚至帮助他。古人讲“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然确见实闻,不可搬上口边。”关系别人终身大事的隐私,即使亲眼所见都不可以讲出来。“凡一语而伤我厚道,虽然闲谈酒谑,应谨慎不要流出口。”凡是讲话有伤厚道有伤体面的,即使是闲聊都不可以随便讲。比如像男女关系,事关人终身的清白绝不能乱说。有关人名节、终身大计,或者是企业、国家机密,都不可以乱说。这不仅是对人的尊重,也是避免造成对人的伤害。
 
这个“短”包括生理上的缺陷,我们对有生理缺陷的人要特别尊重,谨慎地避免在言语上有意无意冒犯他们。春秋时期就有国君因为戏弄有短处的外交使臣而使国家被讨伐。当时曹国公子首与晋国大夫郤克、鲁国大夫季孙行父、卫国使臣孙良夫都要出使齐国,于是路上结伴而行。这几位使节虽然出身高贵,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生理缺陷。郤克瞎了一只眼睛,季孙行父秃顶,孙良夫瘸了一只腿,公子首则是个驼背。如若按照正常情况,作为主人的齐顷公是不应该揭客人的短,但他不仅当众揭短,并且还做得非常过火。原来齐顷公琢磨着如何让他的母亲萧同侄子高兴,当四位使节一同出现时灵光乍现,想出了一个不合礼仪的点子。他令四位特别的人驾车去迎接使节进入宫中,并将自己的母亲邀请到宫墙上一同观看,共同等待四位使节的到来。当四辆车架载着使节来到宫门外之后,萧同侄子见到了滑稽的现象,笑得合不拢嘴。原来齐顷公给晋国使者郤克安排了一个独眼龙作为车夫;鲁国使节季孙行父是个秃子,为他驾车的人同样是个秃顶;卫国使节孙良夫是个瘸子,为他驾车的人也是个瘸子;给曹国公子首驾车的则是一个驼背的人。这种做法惹怒了四位使臣,四个人都将此视作奇耻大辱。当时的春秋形势以晋国最强,来自晋国的郤克更是晋国非常强大的卿族,自然咽不下这口气。在郤克的串联下,大家约定必须说服各自国君联合起来一同伐齐,以报此仇,战争由此爆发。经过几个月的准备,次年六月,由鲁国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晋国郤克,卫国孙良夫,曹国公子首率领诸侯联军,在鞌这个地方打败了齐国。当时晋军险些追上了齐顷公。齐国大臣逄丑父穿上齐君的衣服,假令伪装便衣的齐顷公打水,才使得他逃脱了被俘虏的命运。
 
这个“短”也包括一些别人不愿意提起的难堪事情。春秋的宋国有一名将军叫南宫长万,他在和鲁国交战时被俘。好不容易回到宋国,宋闵公不但不体衅安慰他,反而戏弄他说:“以前我还是非常尊重你,现在你当了鲁国的俘虏,我怎么还会尊重你呢?”南宫长万听了很难过。大夫仇牧听了也觉得宋闵公的玩笑开得过份,就对宋闵公说:“君臣之间还是要以礼相待,不可乱开玩笑,特别是这类不尊重人的话,会让人家反感的!”宋闵公却说:“这有什么,一句玩笑话而已。”又有一天,宋闵公与南宫长万玩一种掷戟的游戏,宋闵公输了,心里有点不高兴,就要和南宫长万下棋,并说,谁输一盘,罚酒一大杯。南宫长万连输了五盘。喝了五大杯酒,已是半醉,心里不服气要求再下一盘。宋闵公非常得意,笑着说:“你就是一个被别人打败的将军,还敢和我赌输赢?”南宫长万气得发抖,但还是强压住心中的怒火,一言不发。这时周王的使臣来了,说周庄王逝世,宋国应派人去吊孝。南宫长万就请求道:“我还没有去过京城洛阳,请派我去吧!”宋闵公又开玩笑说:“宋国就没人了吗?怎么可以派一个俘虏去当使臣呢?”旁边的人听了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南宫长万这次是真的被这羞辱的话激怒了,再加上七分醉意,一时失控,抓起棋盘,指着宋闵公大骂:“你这个昏君!难道不知道俘虏也能杀人吗?”举起棋盘砸向宋闵公,一下子将宋闵公砸翻在地,接着又挥舞拳头,将宋闵公一顿猛击。一代国君只因几句戏言,竟然死在了自已的将军拳下。宋闵公的亲弟弟公子御起兵,带领部下杀进都城为兄报仇,弑君的南宫长万也没有好下场,最终战败被杀。
 
这个“短”还包括别人道德与行为上的缺点。明朝人孙继皋,曾在某大户人家教书。一日,主人的妻让婢女送一杯茶来,杯内放着一枚金戒指,孙假装不知,叫婢女拿回去,当天深夜,婢女在房门外扣门,说主母到了,孙赶紧拿来大木板,顶住房门不开。第二天,孙便辞去家教返乡。有人问他为何辞教,孙不愿扬人之丑,只说是学生不受教导,始终不露出原因。后来孙到京考试,得中状元,而且子孙也都做了大官。
 
这也是告诉我们,我们泛爱众,什么样的人都应该爱,当然包括去爱那些德行和行为上有缺失的人。所谓流俗众,人者稀,别人有过失是难免的,既然要泛爱众,当然要包容、尊重他们。不可以当众揭发他人的短处,这样做不但与人结怨,自己的德行也败坏了。除了不可以到处宣扬他们的过失,连面对面产生了不愉快,也不应该用他的过失来指责他。如果用诚恳的态度,委婉的言语去劝说别人改过,那是可以的。
 
有一句格言说:别人有缺点过失,要婉转地为他掩饰或规劝他,假如去揭发传扬,是在证明自己的无知和缺德,是用自己的短处来攻击别人的短处;发现某人个性比较愚蠢固执时,就要很有耐心地诱导启发,假如生气厌恶,不仅无法改变他的固执,同时也证明了自己的愚蠢固执,就像是用愚蠢救助愚蠢。
 
一个人如果别人有短就去揭,有私就去说,这个人心里不清净。别人过失不但不能说,还不应该放在心上。心里不要去想着别人的短处,那是把别人的缺点、错误放在了自己的心上。本来是一个本善的心,变成了装着别人短处的垃圾桶。把别人的那些垃圾、缺点全部装在自己的心里,这对不起自己。况且我们眼中看到的别人的短处,也未必是真实的,可能我们了解的并不全面,如果一知半解,道听途说,向别人大肆宣扬、揭发,这会败坏自己的德行。专门盯着别人的过失在看,这个人观察自己的能力就降低。君子应该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对自己责备要深一点,对别人要能够谅解。汉朝的马伏波将军曾经对他的侄子讲,我希望你们闻人有过,如闻父母之名。听了,但是不能讲出来。这是专门培养自己的清净心。心愈清净我们就愈平等。在明朝的时候,文征明这个人他个性就不喜欢听人的过失,所以人家在讲过失的时候,他总是百般的方便把这个谈话给转掉,让他没有办法再继续讲别人的坏话。
 
见到别人有缺点,我们应该反过来反省自己,有一个态度是看到别人错了,就说都是自己的错。别人错了也是对的,自己对了也是错的。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自己不去包容,用傲慢的态度对人,那当然也错了。要念念想着如何当好榜样去影响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