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朋友之前要互相劝善,互相鼓励,能够这样,劝人和被劝双方就都建立了德行;见到亲人朋友有过失应该真诚规劝,如果不规劝,使对方德行堕落,那么自己在德行上也就有所亏欠了。
我们致力于宣扬中华传统文化就是在劝人向善,因为传统文化就是善的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有两个很关键的要点,一个是孝道,一个是因果,这两个要点正是解决当今社会种种问题的关键。
古人讲“孝为百善之先”。《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道德的根本在孝道,孝是百善的根本。《孝经》又告诉我们,孝道是先王的至德要道,能够令天下和顺,上下无怨,民用和睦。所以我们劝别人行孝,其实就是抓住了根本。所谓孝心一开,百善皆开。当今社会媒体如果能够常常播放孝的故事,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就是对民众“善相劝”,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将会是非常有力的支持。
现在的社会已经很混乱,只谈礼义廉耻的话恐怕力量还不足,所以一定要向大家阐明因果报应的道理,让大家不敢作恶而乐于行善。《了凡四训》讲到“劝人为善”时说,碰到做恶的人,要劝他做恶绝对有苦报,恶事万万做不得。碰到不肯为善,或只肯做些小善的人,就要劝他行善绝对有好报,善事不但要做,而且还要做得多、做得大。现代人往往更加相信科学而不太相信因果报应之说。那么我们也要多学点科学知识,从量子力学等角度去阐述因果报应的道理;也可多读历史,利用各种历史案例告诉别人因果报应是真实存在的,从而让别人相信因果报应。这也是劝人为善。
孝道落实在《弟子规》,相信因果落实在《太上感应篇》。所以我们平时要多向别人宣传学习这两本书的好处。当然我们要让别人听我们的劝告,关键还是要让自己德行有所提升。自己把《弟子规》的教诲做到了,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别人,让别人也乐于向善。特别是亲人、朋友往往不会听我们说什么,而会看我们做什么。如果自己做得不好却要劝别人,相信效果也是不大的。
《了凡四训》又说,以口来劝人,只在一时,事情过了,也就忘了;并且别处的人,无法听到。以书来劝人,可以流传到百世,并且能传遍世界;所以作善书,有立言的大功德。像今天依然流通着很多古人留下来的善书,我们通过反复学习这些善书,德行也会有所增进,这是古人给予我们的恩惠。我们如果想劝更多人行善,也可以多写一些文章流通出去。当然关键是观点要正确,不可以误导人。如果自己智慧德行不足,写文章就要遵循“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古训,只复述古圣先贤的话而没有自己的观点。或者参与宣传流通古人留下来的善书,如《了凡四训》、《安士全书》等,也是非常好的做法。
《孝经》说:“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 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所以亲人和朋友有了过失,我们要懂得去规劝。以前的人交朋友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对方挑自己的毛病。有了朋友的规劝,我们人生所犯的过失就会少很多。由此可见规劝过失是做朋友的义务所在。如果不愿意规劝对方的过失而总是投其所好,那就不能称之为朋友。这种人往往是谗佞之人。
在古代奸佞之臣投其君主所好,只阿谀奉承而不规劝过失,致使亡国的案例不在少数。好像春秋吴国的君主夫差,听不进忠臣伍子胥的劝告,讨厌他而杀了他,却宠信奸臣伯嚭。伯嚭处处用美言称赞夫差,却从来不指出他错误的地方,反而得到夫差的信任。后来吴国就被越国灭掉了,夫差死了,伯嚭最终也被越国杀死,还留下了奸臣误国的千古骂名。这就是“道两亏”。
如果我们是忠诚的,就要懂得自己有规劝亲人朋友的责任。当然规劝过失也要注意艺术和分寸。不要见到朋友有过失马上就批评他,甚至当众就把他的过失给说出来,这种方式会使他很难堪,这是心不够仁慈。仁慈的人给人留面子,看到朋友有过失是希望他能改过,而不是借助这样的机会去刁难他以显示自己眼光厉害,这种存心就不良了。规劝别人的几个要点:一纯心要真诚仁爱,真心为对方好又顾及对方的感受;二先取得对方的信任;三注意规劝的时机、态度和方法;四注意要有耐心。
春秋时期齐景公喜欢打鸟,派烛邹管养鸟的事,结果鸟却跑了。景公大怒,命官吏杀掉烛邹。晏子马上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列明他的罪状,然后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晏子说:“烛邹!你替我们君主主管养鸟却让鸟跑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使我们国君因为鸟的缘故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让诸侯听到了这件事,认为我们国君重视鸟却轻视人才,这是第三条罪状。”晏子数完了烛邹的罪状,请景公杀掉他。景公说:“不杀了,我已经接受您的教诲了。”
隋朝时候有读书人辛公义,被任命为岷州刺史。当时的岷州可谓穷山恶水,百姓穷苦,疫病流行。一旦家中有人患上疾病,其他人都要躲避,哪怕是父子夫妻,也不会留下来照看病人。如此一来,多数病人唯有一死。这固然是由贫穷和缺医少药所致,但也有风俗方面的原因。辛公义决心改变这种父子不孝、夫妻乏义的风俗。他专门派人在州境巡视,一旦发现有被家人抛弃的病患,就抬到州衙来。每逢盛夏季节或疫病流行的时候,住进州衙的病人往往多达数百,将廊道都塞满了。他在州衙里面摆放一张卧榻,日以继夜在此处理公务。将自己的俸禄全部用于为病人请医买药,又经常跟病患交谈,劝说他们进食。在他的精心照管下,绝大多数病人得以痊愈。当病人从“鬼门关”回来后,辛公义这才劝诫前来接走他们的家人:“你们看见了,我终日坐卧在此,若是他们的病会传染,那我不就死了吗?他们也不会好起来!从今以后,你们不要再相信过去那些说法。”患者家人眼见为实,都露出了羞愧的表情。从这以后,如果再有人患病,他们的家人都不再躲避,而是请医买药救治,愚昧落后的习俗得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