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凡事都要反求诸己然后要体恤人心。

【君以信训其臣。则臣以信忠其君。父以信诲其子。则子以信孝其父。夫以信先其妇。则妇以信顺其夫。上秉常以化下。下服常而应上。其不化者。百未有一也。】

 

这段话前面还有一句,「夫信由上而结者也」,守信、信义是由上位者带头,下位者很自然的效法学习。接下来具体举了几个伦常来阐述这个道理,『君以信训其臣,则臣以信忠其君』,君主用信义来训导他的下属,则他的臣子下属就会用信义、忠诚来辅佐君王。我们回想之前,曾经一起学习过的句子,在二十二页的四十九句。大家看这个句子,不只要看到这个文字,要看到大舜的的德行,能感受到臣子们听完这一句话的感受,那你对这段话就很深刻。我们看大舜贵为天子,对著他的臣子们说到,「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予违就是他当天子,假如有做任何不妥当的过失,你们一定要辅助、要纠正,弼就是辅助,辅弼、辅弼纠正他。汝无面从,你们不要当面听从我、顺从我,退有后言,退就是不在朝廷上,在背后又在议论我,议论这个事情不妥当。他也是在劝导臣子能够当面进谏他,为什么?任何决策错了损害的是老百姓的利益。所以我面子不要,我们要一起共同为人民谋福祉,我有任何不对你们当面就可以给我指出来。这是一分信义,对天下的信义。这个态度一讲出来,这些臣子感觉到了就没有顾忌的,去为人民谋福祉,什么话都敢讲、都敢直言。这是一个榜样来说明这句话,确实他「以信训其臣,则臣以信忠其君」。

 

下一句,『父以信诲其子』,父亲以诚实守信来教诲他的儿子。当然「诲」,他教诲当中他有身教,他自己先把信义做出来。尤其孩子愈小他心愈清澈,只要是性德的行为出来,他感受会很深刻,终身不会忘。因为他本来纯净纯善的心,就没有受到太多的污染。孩子学到了他也会对人守信,有这一分信义的心内化了,对父能孝,对兄就能悌了。他以后出社会不管在哪个行业他一定会守信义,「信义为立业之本」。

 

那天刚好有看到一个小故事很好,韩国有一个父亲他是卖橘子的。那一天他父亲出去了,儿子帮忙看店,儿子才二十岁左右也没有什么做生意的经验。有客户来了,买了一箱橘子打包好了放车上,钱也收了,车子正要开走。突然他爸爸回来了,就站在车子前面,客户也很诧异,我都买好要走了,你怎么挡我车前面?这个父亲先给客户道歉,可不可以麻烦你把车厢打开,我再看一下这箱橘子?拿出来一检查,里面有好几颗已经烂了,所以这个儿子还没检查就给客户。父亲是一辈子都很守信义,都是仔细检查每颗是好的,才给客户。所以赶紧把那个不好的拿起来,补进去好的。假如捡掉六颗不好的,要补几颗进来?最少要补个八颗、十颗吧,是不是?对!也耽误了人家一会时间,而且这个耽误是自己造成的。凡事都要反求诸己然后要体恤人心,再多放几颗下去。这个也是父亲「以信诲其子」,自己做出来给孩子看,孩子终身不会忘记这一幕的。这些机会点不抓住也很难教孩子。

 

有一个乡村老师,他的妈妈难得来找他,他也很高兴,不过妈妈来了,该教书还得教书。早上跟妈妈打过招呼之后,接著就要赶到学校去上课。在路途当中经过一条河,这是他每天常走的,他很熟悉的要走过去。刚好那一天有一个石头不稳,他滑掉了,滑了之后整身衣服是湿的,他又赶紧返回家换衣服才能去上课。他慌慌张张进门去换衣服,他妈妈就问,你为什么回来?他说因为走在路上,要过河的时候那个石头不稳滑掉了,我赶紧回来换衣服。他妈妈说你滑掉了,有没有去把那个石头先摆稳才离开?他傻了,没有,我马上就跑回来了。那下一个人再走再滑倒怎么办?你赶快回去把它扶正再回来。你还教小学的,都讲给学生听要有爱心,自己遇到了根本就提不起来。她孩子赶紧回去,先把那个石头给扶正。这个老妈妈不简单,而且是真慈悲之人,不然怎么会在这些这么细微的地方,都能够提起正念!这个老师他后来人生回想,这几十年站在小学讲台上,每次一回想到,他妈妈问他的那句话,你有没有把石头给扶正?对他都是非常大的一种鼓舞。自己当小学老师的德行要摆在第一位,不可以懈怠。

 

接著,『夫以信先其妇』,这丈夫以信义来带领他的妻子,则妻子以信义顺承他的丈夫。我们在《德育故事》当中,很熟悉的刘庭式,他们家曾经谈及结婚的对象,根本都还没有下聘,那个女子后来瞎了眼,他还是坚持这分信义、信用。我个人的感觉,这不是信用的问题而已,这个刘庭式先生是真仁慈之人,他能感受到这个女子,假如不嫁给他以后会怎么样?古人他真正圣贤书读懂了,他一生求问心无愧。后来感召他的太太,虽然眼睛看不见,可是也是竭尽全力的照顾这个家,后来他两个孩子都考上进士。我们看到这《德育故事》里面,做出现在人做不到的这些有德的行为,现在人看觉得他们傻、他们吃亏,我们看得到后面都是后福无穷,所以人欠你,天会还你的。

 

『上秉常以化下』,上位者能坚持常理来教化下位的人,那下位者就能遵守常道,这『服常』,遵守常道来顺应上位者。我们之前也读过《孟子》的话,「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五伦关系的对待、君臣关系对待,它也是一种相互的交感。尤其上位者不能去要求、指责下位者,要靠自己来把家庭、团体的家道风气带起来,自己要负责任。『其不化者,百未有一也』,假如这上位者能够以身作则,做彻底了,还有不能教化的,百例当中不会有一例的,就是不可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这个也是我们古圣先贤他们对真理他不质疑的,信心这是百分之百。

文章摘录自《群书治要360》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