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德。则下无隐。】
君王、领导者好德,注重道德修养,则臣民,『无隐』就是都做对得起良心的事,不做不可告人的事情。《大学》里面也有讲,「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上行下效都能带动这个德风,包含尧舜时候,这是大禹讲的,说尧舜时候的老百姓,都以不能像尧舜一样的德行,而感到羞耻。这个很可贵,当时候的人民,都效法尧舜要成为圣人。其实读书的目的,就在成就道德学问,「读书志在圣贤」。上位者有德,注重道德修养,尤其从哪里开始做起?从不妄语开始。为人父母不妄语,讲的都是真实语,才能立信於子女。只要有妄语不守信用,子女就很难信任父母,信誉就建立不起来。曾经有一次对小孩做的一个调查,其中他们觉得最不能接受的,就是父母讲话不算话。而因为人一天言语的频率特别多,请问大家,您今天讲了几句话了?不好数了!您今天吃了几顿饭?马上就知道。所以言语是修养提升的重要功夫,而且绝对不能打妄语,每一句话都要实实在在,不然德行每天都在堕落都有可能。而且不妄语了得到信任,这样家业、事业才能建立起来,才能团结人心。所以成语有讲「一诺千金」,这个都是可贵的德行。下一句讲到:
【上恶贪。则下耻争。】
这厌恶贪心、厌恶贪婪以这个为耻,我们看到这个『贪』字,要把这个字给它透彻的明了,明了什么?明了这个字是痛苦的根源。「诸苦皆从贪欲起」,人生这么多的烦恼痛苦,三个字就讲完,叫「求不得」,才有苦。人到无求就无苦了,所以叫贪求、贪求,有了贪就会去强求,求不到烦恼、痛苦就跟著来了;能够随遇而安的人、知足常乐的人,他就没有这些苦。很多人都说,就是因为那个人给我痛苦的。这是愚痴的话,任何事情自己要负责任,别人只是一个缘。是这个缘引发了我们内在的贪求,才会造成那个苦,根源还在自己的贪心。
有段格言特别精辟,「能知足者,天不能贫;能无求者,天不能贱;能忍辱者,天不能祸」。因为很多时候,你一忍不了、你动气了,可能人家就找到机会降祸於你。或者你一动气、动杀机,可能灾祸就来了,能忍为安。或者一些气话你就忍不住,就跟人家结梁子,所以叫「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不该讲的话忍不住了,那往后好几个月就在那后悔。「能随遇而安者,天不能困」,大家看这很有味道,真正有修养的人,任何境界都转不了他,他不会难过,他能转境。「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首先他有个态度,他不把责任推给他人,不把责任推给境界,求之在己,自己负生命完全的责任,「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他知足了,上天都没有办法让他贫穷。什么是贫穷的人?没钱?
你有没有看过乞丐很快乐的?有,民国时期,有一个人每天游山玩水当乞丐,什么是他的床?大地是他的床。他不追求世间那些钞票的积累,他每天看尽天下的美景,他到哪有什么吃什么,他都觉得很高兴,他哪有贫!每天觉得自己不够的人,才是真正贫穷的人,每天看股票都在那里跌,痛苦得要死,那就贫穷的人。其实坦白讲人看不破,请问你有多少钱?多少钱是你的?放在你口袋里的是你的是不是?不放在你口袋里的,你怎么知道你花得了?说不定今天那家银行就倒闭了。我是说说不定,人生无常!可是人为什么那么多痛苦?突如其来的变化你受不了,你就被击垮了。问题是那个苦从哪里来?从有了,有贪了最后才有那个苦。我本来生下来就没有一毛钱,现在没有一毛钱,有什么好苦的是不是?反正再苦一下不就有东西吃了吗?没有,是因为我身边都有善心的人。
有一个太太四十来岁,她在那里哭得死去活来,就想跳水自杀。突然旁边走过来一个修道之人,看她这么苦,不忍心,赶快先跟她聊两句,让她的情绪能够抒解一下。她就开始吐苦水了:想当年二十年前,我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一点烦恼都没有。二十年前遇到了我的丈夫,跟他结婚,生了一个宝贝儿子多可爱,说多可爱就有多可爱,他带给我多少的回忆。结果去年儿子死了,先生也死了,我实在不想活了,人生太苦了,只好一死了之。接著这个仁兄对这个女子讲,你现在不就跟二十年前一样吗?二十年前你没有丈夫,你也没有儿子,你不就继续天真无邪过快乐的日子,你干嘛要自杀?那麻烦了,二十年美丽的回忆,换来的是一死了之,你说人颠不颠倒?美丽的回忆要变成提升人灵性的因缘,怎么会变成贪著以后的痛苦?所以人为什么烦恼愈来愈多?贪求的人事物愈来愈多。苦不是别人给我们的,我们随时可以回到天真无邪烂漫的年代。你们回到无忧无虑的日子了没有?
所以「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孟子》提到的一个人求学问,在心地上回到什么?就像小孩一样天真。小孩哪有那么多烦恼?吃饱了就没烦恼,我们现在能回到小孩这么单纯多好。所以看到「贪」字要看破它、放下它,你的苦就离了。「能无求者,天不能贱」,为什么人家觉得这个人很下贱?他为了功名利禄,做出那些让人家瞧不起的行为,巴结谄媚,甚至触犯法网,这个都是让人瞧不起的!无求的人就不会干那些事情。我让我的学生念《朱子治家格言》,大家念过没有?我都还没解释,可是我感觉人性很敏锐,他们念那么长的一篇文章,就念到两句话的时候念得特别大声。哪两句?「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见到富贵的人就在那讨好他,这个人最可耻。「遇贫穷」,看到穷的人、没有地位的人,「而作骄态者」,就是瞧不起人,「贱莫甚」,这种谄上然后瞧不起低层的人,这样都是低贱的行为。所以《弟子规》说「勿谄富,勿骄贫」,这样的人才是高贵的人,才是有德行的人。所以能忍辱,你能忍住脾气你就不会招来灾祸,招来别人对你的羞辱了。
「能随遇而安者」,你就不会觉得:我真是怀才不遇,龙困浅滩被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告诉大家讲这种话的人,也不是龙,也不是虎,那个叫推卸责任的人,不会修道提升自己的人。真的会修行的人,哪一个境界不是提升自己的机会?大家看文王「幽而演易」,周文王在哪里画六十四卦,传《易经》给我们?被人家关起来,人家没有在那里唉声叹气、忧郁,他静下心来传了这个宝典下来,他不被境转,他能转境。《史记》司马迁先生他读书人,为国家贡献这么多,就为了帮李陵仗义执言几句被宫刑,这连男人的尊严都没有。他能忍下来,因为他父亲交代他,要完成这个千古的巨作,他忍下来了,他没有被境转。不然一般读书人,「士可杀,不可辱」,可能他就结束生命。他能忍下来,这么大的一个羞辱,变成了他向上的动力。所以学问在哪?转境,转自己的心境,转危为安,转烦恼为菩提,转压力为动力,要会转,会转了时时是好时,日日就是好日。这读书人来讲穷则独善其身,因缘还不成熟,不强求。
文章摘录自《群书治要360》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