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人愈能谦卑,愈能学习到每个人的长处。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

 

人他要扎扎实实谦虚受教,一步一脚印去积累自己的道德学问,还有他所服务那个领域的这些能力。绝对不能想要一蹴可几、一步登天,这是贪快,又是不老实学习,反而欲速不达,适得其反。

 

我们接著看到一百二十七句: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

 

这个经句都是流露古人向万物学习,善察,上观天文,下观这些地理。观察到大江、大海成为百川汇流之地,所有的河川都是汇流到大江、大海里面来,为什么?『以其善下之』,因为它是处於最低下的位置。所以人愈能谦卑,愈能学习到每个人的长处;反而自视甚高,人家的优点学不到,那个傲慢反而跟人对立、瞧不起人,形成人际关系的障碍。所以曾国藩先生说,人讨人厌败在一个骄字,骄傲的人,人家不喜欢跟他相处。从大自然,『江海所以为百谷王』,给我们的启示,我们看成圣贤的人一定都有谦虚的特质。东方圣人孔子在《三字经》说的,「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项橐只有七岁,孔子他有高度的道德学问,他的谦卑不只没有减少还增加,这是东方圣人给我们的榜样。包含孔子有一次问子贡:子贡,你跟颜回谁比较贤能?子贡马上回答:我怎么敢跟颜回比?颜回闻一以知十,我闻一以知二而已。接下来孔子那个话很有味道,孔子说对对对,我跟你都不如他。

 

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孔子虽然有这么多的学生弟子,但他面对自己的学生,他学生的优点,他也在观察、也在效法。他绝没有因为人家叫他老师的,他就感觉比较高了,这个言语当中,背后的这种态度,都是我们的学处。当然从《论语》当中,夫子跟颜子这师徒之间真的是惺惺相惜,有一次遇到一个很大的劫难,都有生命危险,师生之间都失散。当孔子见到颜回,当然很激动,本来是生死未卜,看到颜回,孔子马上说,我以为你可能死了。当下颜回回答:夫子你没有死,我怎么敢死?颜回当时候三十多岁,他就很清楚他这一生的使命是什么,要辅助孔子把道统传下来,这是知命!你看颜回讲这句话的时候,夫子那个心马上能领会得到。可是那时候颜子才三十多岁,夫子说他「五十而知天命」,看到学生这样知天命的态度他也很感动。所以观察颜子种种优点,夫子是能时时察每个人的优点,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在经文当中有一段曾子说到,夫子有三个优点,他没有学习到。曾子说到,夫子能「见人一善而忘其百非」,见到人家优点去学习他,对人没有成见,不会记人家的缺点不好。「见人一善忘其百非,是夫子之易事也」,这易事就是很容易跟夫子相处。你说人,见人善嫉妒,见人有缺点、成见排斥,人家一跟他接触这个磁场就不对劲。有时候这个看不到的磁场很难形容,但是你一般留心了都能感觉到。一般人说这个人带杀气,这个人带傲慢之气、嫉妒的态度,都会让对方有不好的感受。所以夫子见人一善忘其百非,这种态度真的人际关系当中,很重要的美德。「见人有善若己有之」,看到别人的德行优点,就好像自己有一样,甚至於进一步成人之美,推荐他给国家社会,「是夫子之不争也」,不嫉妒人家。第三点「闻善必躬亲行之,然后道之」,我看到这一句,真的体会到当一个老师太不容易了,闻善,闻到古圣先贤这些善的榜样、教诲,必躬亲行之,自己亲自落实然后再去引导、再去教导学生,为什么?他是过来人,他不是讲理论给人家听。行之是他做到、契入,才去引导他的学生。


文章摘录自《群书治要360》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