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德厚而位卑者,谓之过』。他道德很崇高,可是他的官位很低,身份很低,这是君王的过错,你没有重用这个人,而且对他也不恭敬。『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他德行浅薄,他位置太尊贵,这是用人上的失误。这个不只对当事人有折损,他会不可一世,为整个团体、国家有大的坏处。为什么?接下来就分析,『宁过於君子,而无失於小人』。做错了,宁可是犯了不尊重君子的过错,就是他德厚,但是我们却不懂得用他,他变成位卑,那就是对君子的不恭敬。但是宁可是对君子不恭敬,不可误用小人。为什么?『过於君子,其为怨浅矣』。你这个过错犯了,君子有修养,他不会跟君王计较,他那个忠心,哪怕你贬了他,他还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所以得罪君子问题不大,但是对国家的治理就有损害了,所以「其为怨浅矣」。我们看范公被贬了那么多次,还是这么忠诚,甚至於是陷害他的官员,他都不埋怨,这个是真修养。
『失於小人,其为祸深矣』。假如误用了小人,他引起的祸患就会很深远。为什么?比方说他是小人,小人体现在哪里?《论语》当中很多句子,让我们体会到小人的心态。而其实小人不是说别人,很可能是我们自己。你说:我现在学圣教了。学习是一个过程,我们不是一打开《弟子规》就是君子,必然是做到以后才是君子,还没做到以前很多心态其实跟小人相应。小人不是坏人,坏人是贪赃枉法、犯法。但是假如我们心态是跟小人相应,迟早要贪赃枉法,因为愈偏,偏到最后就触犯法网了。大家看历朝的大奸臣,他也是读书人,他也不是不明理,愈偏,偏到最后控制不住。所以一个领导者要护念好底下的人。当然,为官者、为领导者更要护念好自己。「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我们往往在效忠於一个事业,一开始都是非常好的态度,但是要能保持这种愿心、保持自己的操守,那个都要战战兢兢,那要「生於忧患,死於安乐」才办得到。
文章摘录自《群书治要360》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