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所以古人都是慎於始,都是防微杜渐。

我们看《论语》讲的,「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只要我们有为自己想,这个就往小人路上走,自私自利就会开始扩展,最后就会危及到团体的利益。所以我们的第一念都是为自己,很有可能以后就会做出小人的行为;我们又是领导者,我们一自私,我们带的人统统都学到这个态度。「其为祸深矣」,因为态度跟小人相应之后,会形成风气。清朝乾隆皇帝用了和珅,和珅所带动的负面风气,可能根本扭转不过来。所以,清朝从乾隆以后慢慢就垮下来了。「其为祸深矣」,从明朝的严嵩、清朝的和珅,这句话都可以证明。所以位置愈高,他假如傲慢,他假如强势,他假如贪欲,这很可能到时候连扭转都扭转不过来,你让他形成风气了就很难。所以古人对於风俗、风气特别敏感,一有徵兆就要赶快,形成气候大难大难,甚至都要伤筋动骨了。所以古人都是慎於始,都是防微杜渐,不是没有道理。所以这一段是君子「所审者三」。

 

接著管仲又分析到,「君之所慎者四」。前面这三个治乱之原,后面慎重的这四个重点,其实跟「任使」非常有关,就是任用人,任用错了,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我们看一下举的,「一曰大位不至仁,不可授国柄」。在《管子》的原文是用「大德不至仁」,所以这个「位」作德。就是这个人他也很重视修行,修养自己的德行,他也标榜自己的德行,但是你要慎重去评估,他真的有这样的圣德吗?假如没有,他就德不配位,你又用了他,他德又不配位,你又把国家最重要的位置给他。比方说给他宰相的位置,那他根本那个德是虚的不是实的,他又有私欲,最后他一个宰相就用他的人脉,用他的亲戚朋友,最后整个朝廷就完蛋了。这个在历代都有这个现象。所以「不可授国柄」,你不能给他部长,太高的位置;在没有确认这个人的德行以前,不能把重要的位置给他。你看很多,一个省、一个直辖市,那所治理的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老百姓,他一贪污,那是吓死人,那影响的面太多了。

 

「二曰见贤不能让,不可与尊位」。一个人见到贤德之人不能礼让,甚至不能把位子让给他,那这样的人,你不可以给他尊贵的职位。因为一个人的职位愈高,他最重要工作之一,排在第一位是什么?举贤才。你看宋朝那个官帽,大家看过《包青天》没有?那帽子是什么?前面低后面高,那个帽子叫「举贤帽」。看一个官员他的功绩,他治理的成绩,看什么?看他推荐的人才有多少,那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从汉朝以后叫「举孝廉」,孝就有德,廉就不贪污,他举的真正孝廉愈多,那国家就有人才。所以帽子都在表一个为官者,第一个位置就是举人才。但是他会嫉妒人才,严重的还会陷害人才,你给他愈尊的位置作乱愈大。李斯害了韩非,赵高这些人都很会害人,所以国家就完蛋了。这个都是整个国家安危的关键。

 

「三曰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他惩罚不公平,自己的人都不惩罚,然后有权势的人他都讨好,也不公平,都特殊待遇,都不处罚。那整个军队不平,最后军队会作乱,反他,那就完蛋了,所以他不能做主帅,他心不公平。「不平则鸣」,平才能安,安才能乐。公才能平,平才能安,安才能乐,所以叫公平安乐,互为因果。这个就要观察,他当主管的人,他假如都用听他话的、都用跟他关系好的,铁定出事。因为他心已经不公,他爱憎很强烈,喜欢的他就用,讲话他不高兴的,他就避开他,哪怕他讲得很有道理,他也不用。这个不可以使主兵。

 

明朝有一个名将叫戚继光,日本那时候倭寇作乱,他是名将,他当主将。他的舅舅在他的军队里面,结果他的舅舅很嚣张,犯错,戚继光怎么办?包庇自己的亲人,他不是失信於整个军队吗?他还怎么带兵!所以马上打了他舅舅几十板。打,不打不行,不能立威。带军队是大事,军队一乱,假如外患来侵略,国家的损失就不得了,打!所以有一些事不容易做,还要顾及人情事理,合情、合理、合法。所以这个「义」不容易。《论语》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一个君子他立身处世,他负责任务表现出来是什么?他的本质,义。不只忠义、道义,他处理事情也合情、合理、合法。「礼以行之」,这个「礼」体现在哪?组织伦常。他很注重整个团体组织的运作,他不会官位大,不尊重底下的高层干部、中层干部、基层干部,他还是尊重他。守礼就是守伦常,他不会越级去行使他的命令。你一越级,底下的干部就很受伤,觉得你不尊重,甚至会产生,觉得你不信任他,这样对团体的人和就会有很大的损伤。所以伦常重要,这个礼敬的态度很重要。「孙以出之」,表现出来谦虚、谦和,很重要。谦虚,他能听别人的意见,集思广益;谦虚、谦退,让人如沐春风,不会以一种地位去压别人。这个对人和就很关键。谦虚,人与人才能和睦。不然跟他相处的人,压力都会很大,动不动就要骂人、就要指责人。他底下的人做事很有压力,为什么?动辄得咎,好像一做什么就要被他骂了。所以这里带团体「无求备於一人」,这个也是《论语》里面讲的,让我们领导者不要苛刻。其实要严以律己,而不是严责於他人,这个与圣贤教诲刚好就颠倒。「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文章摘录自《群书治要360》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