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人愈活愈笑不出来,因为方向错误了。

人生总在遇缘不同,因为遇到师长,所以人生改变了。「经师易遇,人师难遭」,要遇到能把人生的真理、真相讲清楚、讲明白的明师,确实是人生最重要的缘分。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老师给我们慧命,我们的人生才走得有意义价值。而且我们才真正能够带领我们的后代子孙,以至於生命当中有缘的人,走向正确的人生观。不然走到享乐去,那是往禽兽的方向、欲望的方向在走了,那样的人生是愈来愈空虚、愈来愈苦。为什么?满足不了,那求不得的烦恼、痛苦就愈来愈多了。所以科学家研究的结果,人是愈活愈笑不出来,因为方向错误了。我们体会到明师的重要、缘分的重要,这个对我们的人生很有启示。我们因为得明师教诲人生而改变,我们也要期许自己可以成为别人的贵人,可以成为别人的善缘。而我们有这样的期许,也是圣贤、祖先、也是师长他们最欢喜见到的事情。因为他们都是无求的,他们也不需要我们给他送好吃的、给他送好穿的,他们不希求这个,众生得安乐就是他们最欢喜的。所以回报圣贤、回报师长,就是尽心尽力帮助一切的大众。

 

《了凡四训》这个理讲得非常清楚,「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何者?圣贤之志,本欲斯世斯人,各得其所。吾合爱合敬,而安一世之人,即是为圣贤而安之也」。我们真的用爱敬的心来对待一切人,让他们得到照顾,他们相信圣教,进而去学习,他们就得到幸福人生。人民得安乐,就是圣贤、师长他们这样的圣哲人最欣慰的事情。所以什么才是给师长、给圣贤、祖宗最好的供养?依照他们仁义的教诲全心全意去做,就是最好的供养。

 

而自己在有机会亲近师长的时候,印象非常深刻,老人家抓住每一个机缘宣讲中华文化的教诲,「留意於仁义之际」。有一次,师长有捐一笔款项给儿基会,我们中国大陆的儿基会,希望这些伦理道德的教诲能够在社区里面播放。因为一般一些社区他们都有居民共同办活动的空间,平常也没有人用,就可以在那些空间、那些会议室里面,可以播放这些教诲,让居民们都可以常常薰习这些伦理道德。这个捐款仪式过后,刚好接近中午用餐。我记得那一次是在蒙古厅,人民大会堂的蒙古厅,吃饭。这个桌子非常长,可能也有十几公尺。对面坐,师长坐在正中间,两边都有坐著人,离师长的距离也都相当远。可能都在远处,都有到五公尺、六公尺左右,坐的长长一排。一起用餐的人有记者、有艺术家、有官员,都是来自不同行业的,都是有一定名望的人。

 

大家坐下来,一开始都是在聊天,声音也不小,看到老人家,七、八十岁的长者,坐在那里对著身边的人在讲中华文化。那空间很大,其实讲起话来是很耗气的。可是老人家非常真诚,在跟大家分享老祖宗的文化。突然观察到大家慢慢慢慢都不讲话了,连最远的人都在专注的听老人家谈中华文化,当场那个气氛让人家也很感动,所有的人专注听老人家教诲。这是老人家的真诚、爱心跟每个人都感通,虽然是素昧平生,所以诚、真诚是能感通的。抓住这个用餐的机缘,把儒释道这些好的教诲就供养给大家了。我们有缘亲近老人家,看到他的行持,我们要珍惜这个缘分,就要把老人家诲人不倦,时时希望人能够了解中华文化的殊胜,进而能够有学习的机会,帮一切有缘的人造殊胜的法缘。这个都是体现出仁义的精神。我们能亲眼看到,终生都不会忘怀了,也期许自己在每个因缘、在面对每个人,都能效法师父的这颗仁慈之心。

 

接著,『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整个儒家的源流,他们最远尊师於尧舜,也将尧舜的教诲以及行持加以承传、传述下来。而尧舜都是仁君,他们有智慧观察到,假如人只有「饱食暖衣」,就是吃饱了、穿暖了,生活太安逸了,「逸居而无教」,却没有好的教育,那慢慢都是只重物质享受,这个欲望会一直扩展,则会活成近於禽兽的生活。而我们这个时代,再来读这一段话,就可以体会到尧舜的智慧高瞻远瞩了。我们这个时代物质生活也比较充裕,饱食、暖衣了,但是他们没有受伦理道德教化,人生没有道义、没有责任感,就只是要享乐,那行为确确实实会跟禽兽一样,只求欲望的满足而已了,甚至为了满足这个欲望,连最亲的人都会伤害,「则近於禽兽」。我们现在打开报纸都觉得惨不忍睹,一些乱伦的现象,真的看了都会流泪。所以圣人,尧舜这些圣王,有担忧,所以命契为司徒。儒家的源流就是从司徒之官来的,它的教化的核心就是像孟子讲到的,教以五伦,「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的教化。

文章摘录自《群书治要360》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