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人生的意义是灵性的提升,是智慧、德行的提升。

【道家者流。盖出於史官。历纪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者之术也。合於尧之克让。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这是讲到道家的源流,道家学派『盖出於史官』,应当是由史官演化而来的。既然是史官,他对整个历史这些成败、存亡、祸福,都从历史当中体会得很深,所以『历纪』,就是道家的著作记载历代成败、存亡、祸福的道理。而且『秉要执本』,「秉要执本」就是能抓住纲领,抓住根本,这个纲领、根本应该是对於持家、治国都是最重要的关键所在。我们看到这个成败、存亡、祸福,其实都是每个人最关心的。怎么做?接下来经文有提到了,『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因为从整个历史当中了解到,比方李商隐在「咏史」当中讲的一段话,「历览前贤国与家」,所有的家族以至於国,它们的成败在哪里?成,因为勤俭;败,因为奢侈。就总结出来成败的关键,在於勤劳、节俭,而不能够奢侈。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唐太宗先生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兴替就是成败、存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身边正直的人劝我们,我们肯听,对自己的得失能了解,进而去改善。

 

我们刚刚讲到,既然奢侈,国家会败;勤俭,国家会兴。这个奢侈就是因为纵欲。人能够寡欲,那当然就不可能招灾祸了。所以「清虚」,清净、虚无,这个就是无欲,把欲望能够节制,能够慢慢放下欲望来「自守」,那当然可以保持自己的节操、德行。所以欲不可纵,乐不可极,乐极就生悲了。纵欲,人的灵性就不断的沉沦。所以「无欲则刚」。有欲则抵不了诱惑,名节、操守就没有办法保持了。所以「清虚以自守」。其实人只要明白了,万物之灵应该恢复性德,不应该做欲望的奴隶,他就非常愿意往清净无欲的方向去努力了。一般人他欲望很低,别人还会笑他,「你真不会过日子,真不会过生活,不然你人活著还有什么意思?」这种说法很多。「宁可吃得撑死,也不愿饿死」,很多这种说法。其实已经明白人生的意义是灵性的提升,是智慧、德行的提升,而不是享乐、纵欲,他就会守得非常的自在,「人不知而不愠」。「卑弱以自持」,谦卑、柔弱以自我克制,谦卑,谦卦六爻皆吉;柔弱能胜刚强,柔能克刚,以这个谦卑柔弱来自我克制习气。刚强、傲慢也都是我们不容易克服的习气。

 

『此君人南面者之术也』,这是君王,「南面」是因为君王在北面,他向著南方;我们臣子向北面,是礼拜君王的方向。所以这个「南面」指的是,他是统领国家的君王。「之术」,就是他整个治国的方法,都在「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这个精神具体举到了尧王,尧的自我约束,『合於尧之克让』,「克」就是自我节制,「让」是懂得礼让,不争了。其实懂得自我克制的人才是真正自爱的人,不懂得自我克制,放纵了欲望,自己变成欲望的奴隶,那是不自爱了。所以几个人懂爱?能自爱的人才能爱人,不能自爱焉可爱人?所以没有经典,坦白讲我们也不懂自爱。我们看到现在年轻人的身体愈来愈糟,他就是享乐,吃不正常,睡觉不正常,生活不正常,他们觉得是让自己快乐,事实上是在摧残自己。

 

所以「尧之克让」,这是自爱,这也是懂得爱人。而且他是领导者,又做出好的榜样,这是真正的慈爱。因为对於臣民的影响,最深远的还是以身作则。我们下一篇「爱民」就有尧帝的风范,记载得满仔细的。像夏朝的开国君王大禹,他也是「克让」做得非常好。您看他这个「克」,节制自己的嗜欲,饮食很简单,不浪费,把省下来的钱能够好好的供养、祭祀祖先,那必得祖先庇荫,因为他孝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他平常在家穿的衣服也很简约,不奢张,不奢侈、铺张,但是省下来的钱用在他自己面对群臣,面对重要场合,他表达对臣民的尊重,所以礼服都非常的隆重,穿得非常正式、庄严。这是落实对人的尊重,而重视整个礼仪、礼服,那当下每一个重要的庆典都也是很成功的教化,摄受人心。然后「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他自己住的房子也很简陋,但是把省下来的钱去协助人民的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好,老百姓就有饭吃,他住差一点,他心里欢喜,这是克制了自己的享乐、欲望。「让」,谦卑,礼让。大禹也是把皇位让出去,但是老百姓舍不得,又去找他的儿子启,所以才有夏朝。其实大禹是把皇位让给益的,这些圣王确实是没有私心。

文章摘录自《群书治要360》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