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详解

  蔡礼旭老师解读: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这是提到一个人的整洁习惯。俗话说的整洁为强身之本。你要爱干净,身体才不会有一些病毒或者一些细菌,造成身体的损伤。而当一个人真正爱惜身体,其实也在力行孝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弟子规》也说「身有伤,贻亲忧」。所以「谨」,看经文好像都是自己的事,事实上自己跟别人是互相关联的,息息相关。所以当我们自己身体搞不好,一定会让这些至亲替我们担忧。
  所以孔夫子在《论语》里面有提到一句教诲,说道「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最担忧的就是孩子的疾病,这个「疾」我们可以当作生病看,也可以当作坏习惯、坏毛病看。所以,爱整洁才不会身体受伤,然后生活有规律,这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再来,当你做事谨慎,就不容易犯很多过失,这也是让父母能够安心、放心。所以这个「疾」字我们可以广义来解释,就是在身体健康、在为人处世当中,都不要犯不好的过失,以致於让父母担忧了。而一个人很爱惜身体、很爱整洁,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所谓「自重而后人重」,当你自己重视整洁,穿衣服也穿得很整齐,人家就会敬你三分。当我们自己蓬头垢面,身上又脏脏的,他人还没跟你相交往,已经对你怎么样?有所轻视,有所轻慢。所以当别人瞧不起我们,我们首先不要责怪别人,要先怎么样?先反观自照,看看自己是不是在这些礼节当中有所缺失。
  「晨必盥,兼漱口」,这是把我们的口气能够保持清洁。因为人与人每天在言语当中的交谈很多,所以这一定要注意。假如孩子不刷牙,那口气很不好,到学校去,他的人际关系会怎么样?大受影响。当孩子从小人际关系不好,对他的自信心也是一种伤害。因为我们曾经带过学生,是身体都很脏,所有的同学都排斥他。所以这个习惯的养成确实也是受到家庭的影响。另外,我们成人假如有口臭,也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一个人有口臭,就是体内的毒素太多了,所以都溢出来了。为什么人的毒素会这么多?跟他吃的东西有关,所谓「病从口入」。其中还跟一个因素很有关系,就是吃宵夜。诸位朋友常不常吃宵夜?不常。
  吃宵夜的人口臭的比例很高,为什么?因为他们在晚上十点多、十一点多,甚至於在半夜才吃下这些食物,有的又吃海产,又吃大鱼大肉,一吃下去,过了一、二个小时他去睡觉。一躺下去,身体所有的功能,只有两个器官还在动。哪两个?心脏,心脏不跳就麻烦了,还有呼吸。其他的内脏都会跟你说:主人,我先关门休息一下,明天再来。所以胃也停止消化,所以这些食物、这些肉就在胃里面怎么样?在那里发酸、发臭了。因为体内,在胃里面是胃酸,食物很容易坏,而且温度又三十七度,所以这些东西很快就会腐败。腐败以后,这些毒素就会在你的全身循环。所以吃宵夜确实对身体有不好的坏处,这我们也要注意到。
  下一句「便溺回,辄净手」。就是上完厕所,要先把手洗一洗,时时注意到手上的清洁。因为人吃东西都是会跟用手拿有关,假如手上有细菌,就容易造成身体的损害。除了上完厕所要洗手,还有哪一些时候必须要注意洗手?饭前一定要洗手。诸位朋友,你要多多去观察,因为你讲得愈细,孩子的警觉性就愈高。你不要忽略你这样一点一点提,其实孩子的记忆力特别好,都会帮你记住。因为我常常跟孩子提醒一些事,我自己都忘了,小孩都怎么样?都还会提醒我。常常看到很多大人在算钱(算钞票),然后一边翻一边怎么样?手指就舔一下,这都是不良示范,要多注意。所以这些生活习惯,要注意整洁,才能让身体健康,也可以当孩子的好榜样。

 

 

  周泳杉老师解读: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這是「惜時」。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
  這是「衛生」。其實這兩條互為表裡,為什麼?都是對身命的珍惜,對身命的愛護。第一條我們看,惜時。我們要了解到人一生最積極的事是什麼?這有普遍性,人一生最積極的就是什麼?出生之後沒有一刻他停下來說我不向死亡奔跑的,沒有一刻,他一生下來就一直往墳墓在跑,而且跑的速度很快。所以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什麼東西都可以不珍惜,時間不可以不珍惜。再來,人生這麼長的路,什麼藥都可以吃,後悔的藥不要吃。為什麼後悔?後悔就是早知道,千金難買早知道,因為光陰怎麼樣?一去不復返。
  末學對這個有很深刻的一個經驗,就是有一次在我們講座快結束的時候,有一個朋友他就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跟末學交流。他問末學,如何才能克服死亡的恐懼?末學就問大家,請問各位學長,你從小到大有認識過一個人沒死的嗎?你朋友當中,或是你聽過的有沒有一個人沒死的?他們都搖頭,沒有,從來沒有認識過這樣的人。既然說人都要死,末學就說,我們就要對一件事情要百分之百的信心,什麼事情?我一定會死,對這件事情你要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你說我去投資股票會賺錢,你有沒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沒有。你說我幹這一行、幹這個生意我一定會賺大錢,你有沒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沒有人有百分之百的信心,對不對?你說我做這件事情百分之百一定成功嗎?沒有人有百分之百的信心。可是對於死這件事情我們必須要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我一定會死,大家有沒有信心?有。既然你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你應該把努力放在哪裡?你都把努力放在那些你沒有把握的,完全沒有信心的地方,那你叫明智的選擇嗎?你股票不一定會賺,你天天去努力股票有意義嗎?而你知道你百分之百會死,結果我們天天不去思考死亡的問題,我們天天不去努力說我會死,會死之後我什麼都帶不走,我股票即使讓我賺多少我都帶不走,那為什麼不去努力帶得走的?所以你看,對於『老易至,惜此時』怎麼樣?我們一點警覺性都沒有。
  你看民國初年一代高僧印光祖師,這個老人他是先儒而後佛,由儒入佛。老人家在晚年的時候給他這些親近的信徒們的教誨是什麼?把「死」貼在額頭上。什麼時候會死?不是十年後,也不是明天,我立刻就要死了,我們珍惜光陰的態度就出來了。在《千字文》裡面講,「尺璧非寶,寸陰是競」,就是給你一公尺長的和氏璧,那已經很寶貴了,千金難買,那叫做富可敵國,他說尺璧非寶,一公尺那麼大的璧玉都不算是寶,可是每一寸的光陰都要珍惜,比那個還要寶貴。這是什麼?這是識貨人講的話,他識貨,他不識貨不會講出這麼深刻的話,我們承認確實是這個樣子。
  結果這個問題講完之後,隔天用餐的時候,有一個朋友跑來跟末學講,他說昨天聽您講的這個問題,內心當中起了很大的震撼。末學也很驚訝,為什麼別人聽起來都很平常,為什麼他會很震撼?他接下來的話把末學給震撼了。他說我是一個癌症患者,我只剩下不到一年的壽命。為什麼這個話他聽進去?因為他知道他的時間已經不久了,他聽進去了。一般的人說,我還有二十年、我還有三十年、我還有五十年,確實您講得也很有道理,可是打包起來,我三十年後再來想。三十年後,末學告訴大家,不可靠。為什麼?明天都不可靠。所以我們就了解到這句話重要,真正把「死」字貼在額頭上,我們確實就會去思考什麼是帶得走的。而我這一生不要再浪費時間去搞那些帶不走的,搞那些我都沒有百分之百信心的東西,那何必?用所有的心思放在我帶得走的,放在我百分之百確定的這件事情上面,要跟這個事情做一個了結,這就對了,這個態度就十分正確。而且一定不會吃後悔的藥,後悔的藥就跟它無緣了,絕緣了,這是真的。
  再來衛生,我們看『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這個跟前面互為表裡,我們要保護自己,至少在衛生上保護自己。為什麼?這個身體還沒有解決我們最重要的生死問題之前,死不得,還是要保護它。怎麼保護?衛生。衛生的核心是什麼?衛性,末學告訴大家是衛性,衛生是皮膚、是表,骨髓是衛性,就是長養慈悲心,衛性。清楚這個之後,你看念頭就知道,他為什麼只提這兩句?這是一個代表而已,認識的深度要深,所以有自有他,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這兩條我們就知道作息。

 

 

 

  钟茂森博士解读:
  这也是生活中的小事。当早上起床了,必定是盥洗、洗脸、刷牙、漱口,上完洗手间必定是洗洗手,这就是卫生习惯,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那么对健康是有大利的。身体健康也能够更好地侍奉父母,更好地工作,为社会做贡献。
  从这些小事里面,我们常常要悟人生的哲理。比如说“晨必盥”,就是早上起来盥洗,懂得学道之人,做每一样生活的小事,他都会悟这里的理。《华严经》上讲的,浅深相即啊。生活中的小事看起来很浅,可是里面都含有很深刻的道理。
  《华严经》里有一篇《净行品》。这《净行品》里面也是讲到很多都是菩萨生活当中的小事,也有早上起来盥洗,也有刷牙漱口,也有上洗手间。早上起来是盥洗:“以水洗面,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所以真正会用心的人,他洗脸的时候就想到众生,包括自己在内,都能够得清净的法门,能够脱离尘垢,能够脱离污染。所以洗脸也是洗心,烦恼能够放下,这个人洗脸能够开悟。漱口:“嚼杨枝时,当愿众生,其心调净,噬诸烦恼”。 古人用杨枝来当刷牙的物品,杨枝能够清洁口腔,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刷牙漱口。做这个事情往往菩萨用心就想到众生。众生怎么样呢?心能够调净,当你净牙齿的时候,就能够净自己的心。能够让自己的烦恼放下,恢复清净。
  《净行品》里面还讲到“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嗔痴,蠲除罪法”。所以有几个人大小便的时候,能想到这样?你想去大小便,一般人都会有这种经历,在很急的时候去到洗手间,解完之后就觉得很放松。当我们完事的时候洗洗手,有没有想到:大小便的时候你放下了,还是得到了?想想!是啊,好象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人问过,大小便放下的是污秽,得到的是轻松自在!所以从这个道理就明白了,人身体如此,心不也是如此嘛。当我们放下贪嗔痴这些污染,这些臭秽,心就得到轻松自在了。所以当我们的心不住在这些五欲六尘当中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尝到法味,就能够得到那些自在解脱的感受。所以我们体会到,假如说学习《弟子规》像学习《华严经•净行品》一样,《弟子规》也能让人开悟。正如老法师讲的,《弟子规》与《华严经》是不二的,你这样去学习,当然就得到《华严》的利益,所以学什么东西都好,完全是所学的人的那种用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