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不好的行为哪怕再小,不去改,慢慢就会愈来愈严重。

修行应该是「德日进,过日少」,应该是愿心不断提升,这才是在一个修道的状态。不能懈怠、不能退缩、不能不勇猛,修身从根本修,就是从心地修。这个心态,只要有一个态度退了,所有的态度都退。谦卑退了,其他的都退;细心、设身处地退了,基本上所有正确的心态可能都会跟着退;利众的心退了可是变谦卑了,不大可能。一退一切退,一增一切增。所以,从心地上去观照自己,就不容易自欺。接着经文提到:

【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

蘧伯玉先生尽心尽力改过,可是他到二十一岁时,又觉得二十岁改得不彻底。改过的过程,可能我们行为没有了但念头还有,这个念头又有粗有细。所以古人提醒我们「细行不矜,终累大德」。我们很细微的不好的行为,甚至是不好的念头,都没有去谨慎调伏对治,慢慢地它会障碍我们的德行。我们的俚语里,比方说「小时偷针,他大时就偷金。」闽南话讲,「小洞不补,大洞你就很艰苦。」你这不好的行为哪怕再小,你不好好去改,它慢慢就会愈来愈严重。

【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

过不怕,只要肯改,就能慢慢对治。改过要很有耐性,我们有时自己在改过过程会有进进退退,最后没耐性,还跟自己生气就没有必要。

【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尤在梦中。】

他二十二岁察觉,自己二十一岁还是有很多过失。这个「梦中」好像觉得自己虚度了光阴,没有让自己保持很清楚,觉照自己的错误。所以这样一年接着一年。

【岁复一岁。递递改之。】

他逐步的在自己的习气当中下功夫。

【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岁之非。】

到了五十岁,依然还是能够自省到自己四十九岁之前的过失。这里提的是每年的反省改过,所以年年改之,月月改之,日日改之,时时改之,最后要练到念念改之。念头不对,「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就把它改过来。

【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古人在求学问,他改过的态度、下的功夫都是到这样的地步。我们看到古代的圣贤人是这么下功夫,而他们的基础比我们好,我们假如不用这种功夫,那这生要成就就大难。所以其实我们的勇猛要大过古人,因为他们的基础比我们好,他们的环境没有我们诱惑大,我们下的功夫不可以输给他们。接着了凡先生讲到:

【吾辈身为凡流。】

我们都是属于凡夫俗子,都还没有契入圣贤的境界。当然,「吾辈身为凡流」这句话主要的精神,是让我们有自知之明。我现在的程度是这样,我必须看清楚才肯下功夫。这句话不是说气馁,不是否定自己,不是,这个是自知之明。而「凡流」,我们很冷静的来观照自己,应该是:

【过恶猬集。】

我们所犯的过错,甚至是一天的过错,就像刺猬,刺猬身上很多刺,它的刺数不完。那过失就好像刺猬的刺,数目很多,虽然过错很多,

【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

但是回想自己的过往,好像都想不到自己有哪些错误的言行,甚至错误的念头。为什么都想不到、观照不到?「心粗而眼翳」,就是自己太粗心,欲望太多。「欲令智迷」,自己没有去观照、觉照。「心粗」就好像看不到、体会不到。「眼翳」就是眼睛好像长了眼病,被障住了,都观察不到问题、过失。

当然,这句我们假如也有这个感觉,那得要突破。因为不改过,这个罪业造得愈多,习气愈严重,那就糟蹋了自己,糟蹋了光阴。而且人要改过,年龄愈大要改愈困难,因为那些习惯就更严重。所以人要改过,要提升自己,要趁年轻,要趁身体好的时候下功夫。您看,假如身体不好,才要来用功精进。比方要来读经,可能读十分钟、二十分钟体力就不行,就打瞌睡,所以精进要趁早。

假如我们察觉,自己好像观照不到自己的过失,一定要主动找方法来克服。比方多读经典对照自己;比方「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你从他人的过失当中,马上再回过头来反省,我有没有跟他同样的过错。你只要一见到别人的善,就问自己,我有没有效法;见到别人的恶,马上反省。每天效法的心、反省的心都能保持,慢慢就能察觉到自己的不足。当然这些观照要变成习惯,要养成习惯。所以早晚课不能断,早上提醒自己,晚上反省自己,从经典当中提醒跟反省。然后奉行《弟子规》说的「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自己很真诚的跟身边的同参道友表达,希望他们能帮助自己,发觉自己有不对的地方,请他们给我们指出来。当然人家一提醒我们,我们要用一种欢喜心去接受,感恩心去感谢,那人家就更愿意提醒我们,这个很重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文章摘录自《了凡四训》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