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上节课谈到「何谓半满」,什么是半善,什么是满善,应该怎么来判别。经文当中讲到:

【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举了个例子:

【书曰。】

这是《尚书》上面的教诲。

【商罪贯盈。如贮物于器。勤而积之。则满。懈而不积。则不满。此一说也。】

《易经》上讲到,人的善行不积累,他不能成就这一生的名声,成就他的所谓「名望」,成语上讲到「实至名归」,他真正做到让人家佩服、肯定。《孝经》当中也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一个人真正在社会当中受到高度的肯定,人家都会说这是某某家的孩子,他的父母最欣慰,祖宗增光。这个是以自己的好名声供养父母、供养祖先。当然假如这个美名还能影响到国际,那就为国、为整个民族争光了。但要能达到这样人生的价值,必然是从小,甚至从每个眼前的小善开始,不断去尽心尽力积累起来的。所以三国时代刘备,这个是蜀国的国君,刘备给他孩子一句教诲说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哪怕是一个小善,自己遇到了,都应该用心去做、去帮别人。有这分存心,他每天都在积累善行,自然功成名就,水到渠成。

我们之前有放一个片子给大家看,叫「德耀中华」。代表这个片子当中这些主人翁,他们的善行已经照亮了整个神州大地。这些被表扬的人,我们回想到,像许月华女士,她很小父母就双亡了,十二岁的时候,她的双腿被火车给截断了,送到孤儿院去。我们一般看到这样的人生际遇,都觉得这样的人以后的人生真地无法走了,绝望了。可是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却对着孤儿院的负责人说道:「这里有这么多比我小的孩子,我要照顾他们。」负责人说:「我们照顾妳,妳都要人家照顾,妳不要给我们添麻烦就很好了,妳还要照顾别人。」那负责人也很难想象她双腿残废了怎么去帮助别人。可是她从十二岁开始就照顾孤儿院里比她小的孩子。她双腿截断没有办法走路,她用木头做的凳子这样挪移,当自己的脚,所以她走路是非常辛苦的。她就这样走路,这样去帮助孩子们,光是这个用这么厚的木头做的椅子,就走坏了几十个。三十八年的岁月当中,照顾了一百三十七个孤儿,而这些孩子都叫她妈妈。而且这些孩子身上都有百折不挠的特质,从谁身上学到的?从许月华女士身上学到的。一个一般人觉得会绝望的人生,她却照亮了无数孩子的生命,还给了他们很重要的人格特质,而且这些孩子跟她没有血缘关系。三十八年的岁月,她的善积累到成为中国的榜样,多少人听了她的事迹都为之动容,都触动他的良知,愿意去效法她、学习她,所以这个是成名了。

包含有个孩子照顾她的养母,还不是亲生的母亲,孟佩杰女士,她才二十岁左右。她八岁就照顾她全身瘫痪的养母,十多年的岁月。我们回想一下,想象一下,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她母亲的体重可能都快将近她的两倍重,她怎样在十多年的岁月当中,一个人把家庭给扛起来的?而且还把母亲照顾到不会长褥疮,最后还感动医院医治她的母亲。现在她母亲可以坐起来,可以坐轮椅,得到很大的改善。这个也是她的孝行感动了医院的负责人,感动了很多人来帮助她的家庭。所以行善一天容易,行善一年、行善几十年,没有真正发自内心的爱心、孝心,那是做不到,也不可能成名的。

还有个例子。东北的一个工人,也不是什么多有钱、多高地位的人,他叫郭明义。他虽然力量很微薄,但是他尽心尽力去帮助跟他有缘的人。他的那分舍己为人的心感动了很多人,现在投入到他的义工行列的超过五万人。所以这些都是很好的榜样。他们的确是用一生来积累善行,最后实至名归的好例子。而人这一生来到这个世间,不能白白来一趟,总要为家族、为社会、为国家民族尽一份心力。自己这生的积功累德成为家庭、社会团体,成为国家民族的好样板。首先要有这样的志气,就会成为我们积德行善源源不绝的动力。

文章摘录自《了凡四训》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