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某氏女入寺。欲施而无财。止有钱二文。捐而与之。主席者亲为忏悔。】
有位女子到寺庙去,她非常想布施,想供养佛寺。当然佛寺都是办佛陀教育的地方,培养出很多能弘传正法的人才。她很欢喜想要供养,但是自己没钱,「止有钱二文」,她摸摸自己的口袋,只有两文钱,她把这两文钱全部捐出来。结果方丈主持,亲自出来帮她诵经、忏悔、回向。这个回向就是祝福她,帮她祈福。
【及后入宫富贵。携数千金入寺舍之。主僧惟令其徒回向而已。】
后来,她嫁入皇宫当王妃,那是富贵到了极高处。她带了数千两银子又到了这个寺院来布施,结果这次布施完,方丈没有出来,只是命令他的徒弟出来帮她诵经、回向,帮她祈福。假如你是这个女子,会不会觉得很奇怪?会。然后呢?然后就想说:「气死我了,我带那么多钱来,也没给我回向,等着瞧,我现在可是王妃。」那这样就麻烦了,这样心态就偏掉了。她可贵,可贵在哪?她不明白,她有怀疑,她请教。一个人养成所谓「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这样你的学问可以增长,要懂得疑处要发问。比方说我们今天看到一个人,他做的行为我们不了解,有怀疑了你不问,本来很尊重这个人,最后就不尊重他,甚至还误会他,甚至下一次看到他,他哪个动作你都觉得很奇怪,都觉得很不对,疑心对自己有很大的障碍。假如她怀疑这位方丈和尚,那她跟他的缘就没有了,他可能是一个大智慧者,这个缘就破坏掉了。所以这是她可贵的地方,她马上问。
举个例子。有个大和尚带着个小和尚,应该是说,大比丘带着一个小比丘。这个「和尚」在佛门是指你亲近的这个出家人叫和尚。我们后来看电视,他们也不懂这些规矩,好像出家人都叫和尚。是你亲近向他学法的那位出家人叫和尚。向他学习的那位善知识,他是出家人叫和尚,他是在家人也叫和尚,就是你亲教师,你亲近他的老师,你亲近的老师叫和尚。台湾李炳南老师,在台湾教学了三十八年。其中他有个学生,大家都比较熟悉,孔家的七十七代传人孔德诚先生。他在台湾非常有威望,他曾经当过考试院院长,在学术界地位非常高,学问很好。孔德诚先生,当李老师去世的时候,他写道「雪庐大和尚」,那代表李炳南老师是他的和尚,是他的亲教师。而且带着他的全家,他的太太、他的孩子去向李老师行三跪九叩,吊唁李老师。而且大家要了解,孔德诚先生是奉事官。孔家的后代,他嫡传的后代都是奉事官,每个朝代的皇帝封做奉事官。而李炳南老师是奉事官府的秘书,他跟孔德诚先生是君臣关系,孔德诚先生是君,李老师是臣。可是在道德学问上李老师是老师,孔德诚先生是学生。
所以在整个中国历史当中,领导给下属行三跪九叩的师礼可能很少找到。李炳南老师跟孔德诚先生这段君臣、又是师生关系让人家看了非常感动。而孔子所积累的福报,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庇荫到他两千五百多年的后代。孔德诚先生是单传,他母亲怀孕的时候,当时的政府派了军队保护孔家,怕他这个单传出状况。所以历代皇朝政府都非常尊重孔家,而两千五百多年之后,孔家单传的这个嫡传能请到李炳南老师这样的圣哲人,在他们家辅助孔家多少年?五十年。你看福报有多大,请一个圣贤人来教他的后代五十年之久。诸位家长,希不希望修像孔子这样的福报?你们没什么反应。人要首先有志气,他才有动力去做。看大家的反应,《弟子规》有一句没有读得入心,哪句?「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句要念入心,而且大家确实可以创造这样的功业。请问大家,中华文化的承传在二千五百年前困难还是二千五百年后困难?什么时候困难?现在,是不是?right now,现在。愈难,你全心全意去做,功德愈大,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我们今天就会讲到「何谓难易」。那所修的功德、善福不一样。所以恭喜大家遇到了中华文化危急存亡之际,是建大功、立大业的时候,您这个时候可以全心全意去做,包含你的孩子从小扎根,就是把他捐出来弘扬文化,您也可以修到像孔子一样的大福报。所以这位女子很可贵,她懂得请教。
【因问曰。】
她向方丈请教。
【吾前施钱二文。师亲为忏悔。今施数千金。而师不回向。何也。】
我上次来才施两文钱,您却亲自为我忏悔回向,而我今天施了数千两银子,而您却没有帮我回向,这到底是什么缘故?我们想到这位方丈很有智慧,他是非常高明的老师,大家有没有发现?抓住这个机会要点这位女士,这是真正爱护这位女子。不怕得罪人,就怕这个女子堕落,很慈悲。
一般来讲,大家想一想,你假如是住持的主要干部,人家端了数千两银子来,当下你想到什么?这个月买米没问题了,修那个屋顶没问题了。假如都这么想,可能就开始谄媚这个施主、巴结这个施主了。你谄媚这个施主,以后她走路来有风,很傲慢,那还怎么教化她,怎么用佛法供养她?所以这位方丈他「无欲则刚」,他没有要去讨好任何的施主,他是真有道。所以他抓住这个机会,希望能利益这位女子。他看出来这个女子这次来的态度跟上次不一样,已经有点傲慢,当了王妃的这种官气出来了。所以叫他的徒弟去帮她回向,造了一个这个女子来请教的缘分。结果他回答道:「妳上次来虽然只有两文钱,这个算是很薄的财物,可是妳那个布施的心非常的真诚,施心甚真。所以不是我这个老僧亲自来给妳忏悔,不足以回报妳布施的功德,那真心是圆满的。但妳今天布施几千两银子这么厚的财物。
【物虽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
但是妳那个布施的心,没有上次这么真切了,所以请我的徒弟帮妳忏悔回向就够了。」
所以这段话就点出来:千金为半,二文却是满的。所以真正是半善还是满善是这颗心决定的。全心全意的真诚是满,这颗真诚里面夹杂着傲慢就是半。
文章摘录自《了凡四训》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