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善大小的判断,还是跟存心有关系。

何谓大小。】

什么是大善?什么是小善?这里举了个例子:

【昔卫仲达为馆职。】

过去有个读书人卫仲达,他在翰林院当官。

【被摄至冥司。】

他刚好有因缘,他的灵魂被带到了阴曹地府。大家读到这里有没有感觉有点害怕?我读的感觉是他挺有福气,为什么?因为他这次机缘让他学到非常重要的智慧,终身受用。

【主者命吏呈善恶二录。】

阎罗王命属下把他的善恶两本记录本拿过来。

【比至。】

拿过来以后,发现什么?

【则恶录盈庭。】

记载他造恶的档案册子太多了,整个庭院都快要被它装满了。

【其善录一轴。仅如箸而已。】

但是他行善的记录,那个卷轴像筷子一样,这么一点点而已。

【索秤称之。】

拿秤来称,看看是善比较重,还是恶比较重。

【则盈庭者反轻。而如箸者反重。】

反而充满整个庭院的恶录轻,然后那只有一轴的善录重。卫仲达看到了这个情景就问:「我才不到四十岁,怎么可能造恶造这么多?」

【安得过恶如是多乎。】

阎罗王告诉他:

【一念不正即是。不待犯也。】

一个念头不正就是了,不是要变成言行才叫恶,念头不对就是恶,在阴间就有记载这个恶念的罪过了。曾经跟大家讲过,有个读书人本来可以考上进士,结果那个客栈的店主告诉他,作梦梦到他今年一定可以考上。他就很高兴,我今年可以考上了。当天晚上就在那里想,我考上以后可能就当大官了,应该把老婆给换了,就起了这么一个念头。那年他就没考上,就这一念就把他这么大的功名给折掉了,所以『一念不正即是,不待犯也』。

【因问轴中所书何事。】

他就请教:这个这么小的善录,到底里面是记载了我哪件事情?

【曰。朝廷尝兴大工。】

朝廷曾经要大兴土木。

【修三山石桥。】

这『三山』是在福州府,福建的福州,那里有九仙山、岷山、岳王山,所以把福州称三山。要在福州府那里建石桥,工程很大,劳民伤财,甚至让很多人家妻离子散,都有可能。

【君上疏谏之。】

你写奏折劝皇上。

【此疏稿也。】

这个就是你奏折的记录。

【仲达曰。某虽言。朝廷不从。于事无补。】

我虽然讲了,朝廷并没有照着我的建议去做,对事情又没有帮助。

【而能有如是之力。】

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阎罗王讲道:

【曰。朝廷虽不从。君之一念。已在万民。】

你这一念善念是为天下万民着想,所以这一念是大善。

【向使听从。善力更大矣。】

假如朝廷、皇上听从了你的建议,那你的善力就更大了。

【故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小。】

假如一个人他的志向都是为天下国家造福,哪怕他起一个念头都是很大的善。他所做每件事、所说每句话的动机都是为天下国家、为团体着想,这样的存心、行持,『则善虽少而大』,他做的善事哪怕不多,但是那个善力都非常大。卫仲达先生就是一个例子。『苟在一身,虽多亦小』,假如我们行善做很多,但是都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子孙求福而已,做很多,这个善的功德还是小。所以这个是大小的判断,还是跟存心有关系。

文章摘录自《了凡四训》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