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舍财作福。】
经文讲到:
【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
佛家的教育是教人行菩萨道。这个菩萨的德行当中,当然有无量无边的菩萨的行持,归纳成六条,叫「六度万行」。这六条就包含一切菩萨的德行,第一个是布施,第二个是持戒,第三是忍辱,第四是精进,第五是禅定,第六是般若。这是六度,这个「度」我们了解是度自己,不是度别人。
比方我们学传统文化,某某人是我救的,某某人是我度的。其实我们讲这个话的时候要反思一下,为什么?我们自己都还没有觉悟,有没有可能帮别人觉悟?先觉才可以觉后觉。这个应该是在《尚书》当中有讲到的,「先觉觉后觉」。我们只是介绍他学习传统文化,不能说我们已经救了、他度了他,这个太过了。只是一个缘介绍给他,而且假如这个朋友是你介绍的,他会一直看着你,看你做得如何。假如这个朋友是我介绍的,假如我做得不好,他说不要学了,学成那个样子不如不学,那我不只没有帮助到他,我还因为自己表现不好,断了他这个因缘。我们想想,这样我有度了他吗?而且人常常想我可以度别人,傲慢的心容易起来,会慢慢地膨胀自己,觉得自己不可一世。
真正要度,首先要护好自己的这一颗心念头。其实我们这几代人都不是从小,有没有人从小、从胎教就开始学《弟子规》?没有。我们一般都是成年以后才开始学,我们是补习,现在是赶快补习,但是二十年来、三十年来,我们都染上很多不好的习气,这些习气都还没有去掉,怎么度别人?请问大家,五岁的人比较好学,还是四十岁的人好学?五岁。对,四十岁的人学很辛苦,我今年四十岁了,真的很苦。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怀孕的人就来学习,我们很欢喜,她的孩子不用走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弯路。
在心态上,任何一个服务他人的缘,都是来提升自己的,而不是我们真的能够救别人。比方说你在服务这个人,突然有情绪了,我耐性不足、我脾气太大,他提醒我,他是我的贵人,他是我的老师。所以所有一切的因缘都是为了提升自己,发现自己的习气,而不是说我们真的能够去救人。这个心态就非常重要,所以这个「度」是度自己。
文章摘录自《了凡四训》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