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一个人有智慧,他必然是先从时时能观照自己。

壬辰岁。予入觐。晤夏建所。见其人气虚意下。谦光逼人。】

壬辰年,了凡先生五十八岁。他入京觐见皇帝,这个『觐』就是去见皇上。『晤夏建所』,一般讲会晤就是遇见,遇到了夏建所先生。看到他『气虚意下』,「气虚」就是虚怀若谷,「意下」就是非常谦退,毫无傲慢之气。『谦光逼人』,谦虚的光彩,让人感觉到平易近人。

【归而告友人曰。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建所温良若此。天启之矣。】

这又是了凡先生观察到夏建所先生,「气虚意下,谦光逼人」。就像前面讲的,「福有福始,祸有祸先,此心果谦,天必相之」。感觉到夏建所先生是真实的谦虚,所以他回去之后就告诉朋友。讲了这一段也是非常精辟的道理。『凡天将发斯人也』,上天将降福于这个人,『未发其福』,福报还没现前以前,『先发其慧』,这个很重要,人还没有智慧就有大福,可能是祸。尤其在我们这个时代,经济快速发展,很多人德行、智慧不足,一下子手上一堆钱,对他来讲,这可能是痴福,这个福气让他愈来愈愚痴。所以真正的福是先开了慧,这个福才来,这是上天的恩赐。

「先发其慧」,慧从哪里发?一个人有智慧,他必然是先从时时能观照自己。时时能观照自己,代表他不自欺,他发觉自己念头不对,一言一行不对,他懂得忏悔改过,他才能慢慢有智慧。所以再拉回来,还是因为谦虚,开了自己的智慧,来感得大的福报。所以有段教诲非常好,「天降之福,先开其慧」。「天降之罚」,这个人上天要降罪给他,「先夺其魄」,慢慢地变得恍恍惚惚,对什么事都很愚昧,最后祸就来了。俗话常讲「祸不单行」,这是结果,因,一定是自己慢慢地愈来愈胡涂。为什么胡涂?自欺了,错了很多都不认错,慢慢没智慧又没福报。

什么是「天开其慧」?还没降福要先开慧。「惭愧、奋发、改过」,有这种态度的人,他的智能慢慢就增长。懂得惭愧,懂得改过,「德日进,过日少」,烦恼轻,智慧会长;而且奋发,不自暴自弃。反过来看,不惭愧,不自立自强,不改过的人,他就不可能有智慧。

所以这段话接着讲到,什么是「天夺其魄」?「悠忽、昏堕、自欺、饰非」,这些都是「天夺其魄」,人迷迷糊糊地没有智慧,紧接着也没有福报。这个「悠忽」其实就是人生没有目标,没有责任感,恍恍惚惚。现在年轻人假如从小没有孝道,没有一种责任感的教育,真的过一天算一天,「悠忽」。「昏堕」,懒惰,然后昏暗,每天提不起精神。「自欺」,做什么事,不肯承认错误,自我欺骗。「饰非」,做错了还掩饰。《弟子规》讲「倘掩饰,增一辜」,愈掩饰他造的罪业就愈大,福都折掉了。而且人一掩饰,就愈来愈不真诚。真心,真诚是真心,真心愈来愈没有了,不就天夺他的魄了吗?

所以,确实,真正上天降的福报,先开他的慧,再降福给他。这样的慧一发,『则浮者自实』,浮华的人变得实在、朴实、收敛。因为人常常奋发、改过,他会面对事情不苟且,实实在在去做。『肆者自敛』,这个「肆」就是比较放纵欲望,但因为开了他的慧,他懂得观照、反思了,就会变得「自敛」。这个「自敛」就是懂得收敛,懂得反思了,懂得想前因后果了,不会胡作妄为。『建所温良若此』,夏建所温和善良,这么有修养,『天启之矣』,上天必然启发他的智慧,他的福也会接踵而来。

【及开榜。果中式。】

没多久开榜,果然考中进士。

文章摘录自《了凡四训》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