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行孝不能等,行善不能等。

人生很多事情是不能等,比方行孝不能等,不然会造成人生最大的遗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包含行善不能等,这一点相当重要。我们还没有学经典以前,只觉得人生有一本存折,把钱存在银行,钱需要的时候就领出来用。但是却不知道人生还有另外一本无形的存折,就是一个人所积累的善行。积累的善行愈多,当我们面对凶灾的时候可以逢凶化吉,可以趋吉避凶。所以我们看世间很多人很有钱,可是当他凶灾面临的时候,大家有没有看过哪一个人拿十亿可以买回凶灾夺去的命?谁有看过?没有。但是假如他先拿这十亿去救济最贫苦的人,去办传统文化的学校,他这个阴德、他这个善行就厚,他就可以逢凶化吉了。所以这个道理得懂,不然有钱也买不到自己的福报。甚至于有钱还会伤自己的福报。为什么?有了钱看到可怜的人无动于衷、麻木不仁,那哪有不伤自己的福的道理!所谓「积财丧道」,自己有钱了,旁边的很苦难,置之不理,结果突然自己家里起火了,没有人要来帮忙。甚至于旁边的人还说,苍天有眼,烧得好!你看无形当中都让人家寒心了,无视于别人的贫苦。假如我们家长都是这样,下一代那就更不知道仁慈,不知道关心人了。所以有财富的人不行善,这个家道连一代都过不了。

所以行孝不能等,行善不能等。还有我们的学习不能等,成就自己的德行、智慧不能等。为什么?「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且这个学习不是说一个礼拜来一次就够,大家觉得够不够?这个是我们得要客观来看。宋朝的读书人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那是几百年前有学问的读书人说的,那大家我们现在客观的来评估一下,我们多久不读书就面目可憎?可能一、二个小时不用功,甚至于书本才放下脾气就上来了,这个我们得要很冷静对待。学习贵在自知,贵在不自欺、不欺人,自己到底是在进还是在退,不能不了解。知道在退,有羞耻心,「知耻近乎勇」,有勇气去突破。有勇气得找方法,怎么样才能够让自己不退?最重要的还是要精进不懈怠。

任何时候,工作,都是把学到的道德学问用在工作上,工作也是求学问。求学问最重要的是这颗心。孟子说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把那颗迷失的真心找回来。时时找回来,时时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觉悟)、慈悲的心来处世待人、来工作,那在工作当中也在提升自己的学问。再来,工作放下了,赶紧经书打开来学习,赶紧听经,不放松。为什么?一放松,胡思乱想。我们一警觉,怎么又胡思乱想?可能不知道十几分钟又过去了。所以不进则退,我们得用功在每一个念头都有觉照、都警觉,才能进步。不然,不在这个起心动念处下功夫,每一天大部分都还是妄念多、邪念多,就很难进步。所以学问不能等。

再来,家道的承传、孩子的教育不能等。我们早一天觉悟,早一年觉悟,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就得到正确的智慧、正确的引导。我们假如晚觉悟、教错的,可能孩子跟学生一生都扭转不过来,因为先入为主。所以我们为人父母、为人老师,就像《三字经》上说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有很重大的责任。所以为人父母、老师、长辈,以至于是企业的领导者,你是这个企业的大家长,能时时期勉自己早一点有智慧、早一点觉悟,能利益家族、利益学生、利益企业的同仁,相信提升得一定会很快。为什么?有努力不懈的动力。所谓慈悲为本、仁爱为本,有慈悲仁爱的心想要去利益下一代、利益他人,他就会自己努力学习。所以今天我们学习圣贤的教诲还会懈怠,还会要别人提醒、督促,别人常常推我们,我们就要了解根本原因是我们这一颗慈悲心没有能真正发出来,这个使命感没有能放在心上。所以这个都是值得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也常常鞭策自己,要扛起家族的责任,扛起教育好下一代的责任。这是家道的承传,对得起后代,对得起自己的父母跟祖先。所以家道的承传不能等。

文章摘录自《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