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表面孝顺父母,心里埋怨,这叫腹诽。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和颜悦色来侍奉父母是不容易。我们刚刚讲的「无违」,都是「生,事之以礼」,「冬则温,夏则凊」,「父母呼,应勿缓」,都是按照礼去做。但是是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和颜悦色去做的?我们之前有举《德育古鉴》的一个故事,一个人学问挺好的,文章也写得非常有水平,结果他的一个朋友刚好有机会看到录取的榜单,才知道他没考上,非常诧异,他这么有学问怎么考不上?结果答案是,因为他看起来很孝顺父母,可是他的内心都是怨恨的,都是不耐烦的,这个叫做腹诽,这个就不是发自内心欢喜的去侍奉父母。假如内心不恭敬,不欢喜,这个不只没有功德,还造罪孽。

这里强调和颜悦色很重要,而且因为父母、子女、家人每天朝夕相处,人没有真正的孝心,常常一些情境出现,可能火气就上来了。所以我们跟父母相处,有情绪上来了,不自欺,我们自己的孝心还没真正发出来。而且人到老了,假如子女摆脸色给老人看,可能老人几天都睡不好觉。这个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去感受看看。我们曾经听过长者讲,你说给我吃多好,穿多好,这个我觉得够用就好了,差不多就好了,可是拜托你们这些孩子不要给我老人脸色看,给我摆个脸色,我一、二个礼拜都缓不过劲来。我们听到老人的心声,再来看这一句『色难』,有多重要!「我都买那个名牌给我妈穿,这么多好吃的给她了,我多孝顺!」其实说坦白话,会讲这种话的人铁定不孝顺,会说自己孝顺的人铁定都不孝顺的。为什么?愈孝顺的人愈觉得方方面面都要体恤,愈觉得自己还做得不够。所以孔子接着讲到:

【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什么事情,当弟子的、当学生的尽心尽力去协助配合。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有好吃的东西了,这个『先生』是指教书的老师,先让老师吃。以前真的『有酒食,先生馔』,三、五十年前,很多家族还有请教书先生到家里的祠堂当私塾老师。老奶奶七、八十岁了,很懂道理,家里有什么好吃的,赶紧通知这个小孩,来来来,拿去给,闽南话讲,拿去给教书先生吃。很恭敬教书的人。那当然,父母、长辈恭敬老师,老师最重要的,要教导子弟、教导学生要孝顺父母,尊重长者。所以以前长辈很懂得跟老师做很好的教育配合。刚刚这一段主要是侍奉师父,事师、尊重。「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都是恭敬、尽力。但是,侍奉父母这样还不够,还要和颜悦色。因为不是每天跟老师住在一起,所以跟着私塾的老师求学了,跟师父求学了,当下很恭敬的听课、很恭敬的侍奉,并没有住在一起。而父母是每天住在一起,这个时候更要要求我们和颜悦色的态度,不能摆脸色给父母看。所以只做到「服其劳」,只做到「有酒食,先生馔」,还不能算做到了孝,还得要加上和颜悦色。下面讲到:

【或谓孔子曰。】

有人对孔子讲。

【子奚不为政。】

这个意思就是,孔子,你何不为政?何不从政?孔子曰:

【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孔子,人家问他,你何不从事政治?孔子接着回答,『书云』,这个「书」是指《尚书》里面提到了,『孝乎惟孝』,这个「孝乎惟孝」是对孝的一个赞叹,展现孝是非常重要的,孝是做人的根本。而且『友于兄弟』,其实这一句话就是阐明了孝悌的重要。而一个人能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友爱他的族群、他的家族,自己在家庭里面都能够落实孝悌,叫『施于有政』,去力行孝悌。而自己在力行孝悌的时候,『是亦为政』,这个就是从事政治最重要的工作。这里突显的就是为政当中第一重要的还是教育。所以《礼记.学记》说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我们古代对于教育非常的重视,而且它的教育是包含了四种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

而家庭,祠堂教孝道、教伦理,祭祀祖宗教伦理,饮水思源。学校,以前学校的教育,至圣先师孔子,学校承传孔夫子、古圣先贤的教诲,教道德。社会教育,我们很熟悉的,社会教育的设施,当然有很多种,其中一个最突显的,城隍庙。古代人不识字,都能够懂得做人的道理,他在很多寺庙前面看到那些艺术表演,《三国演义》、《杨门女将》,都是演出这些忠孝节义,他就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这个民族很有智慧,都用这一些设施来传承最重要的做人道理。城隍庙,社会教育,教得很重要的,忠孝节义的人有好报,为非作歹的,祸国殃民的,断子绝孙。彰显了《易经》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所以这个教学的伦理、道德、因果,而这个宗教谈的范围更大了,它谈的是宇宙人生的道理,它还包含了哲学跟科学的范畴。

而这个家庭里面教伦理,孔庙教道德,伦理、道德的基础也是在孝悌。所以一个人他假如在家族里面孝悌传家,他已经在给社会做最好的榜样了。我们看到整个历史当中,周朝承传了八百多年的历史,是最久的一个朝代。而我们谈到孝道,《德育故事》里面,周文王对待他的父亲王季的孝顺,然后周武王侍奉他的父亲文王,文王生病了,十几天,连帽子、衣带都没有解开过,尽心尽力照顾他的父亲。他孝传家。再来悌,周朝王季的两个哥哥,泰伯、仲雍,为了成全父亲的心意,把能当天子的机会,把这个国家,让给了他的三弟王季,友爱。所以他是孝悌承传下来。周公跟武王是兄弟,武王病得很重的时候,周公向天祈祷,折我的寿让我的兄长能够命更长。甚至于他这个做叔叔的做到,连自己的侄子生命有问题了,他还向上天祈求,折我的寿给我的侄子。所以他周家这一家的孝悌做得非常的彻底。「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孝悌,一国兴孝悌。

文章摘录自《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