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君子跟一般的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的存心。

孔子劝导他的学生说到,「父母唯其疾之忧」,只有在生病的时候父母才担忧他。可见得他的德行很过关。家庭、夫妻、事业都不用父母操心,这是一个为人子应该达到的标准,让父母真正宽心、不担心。第一个是问我们能不能做到让人信任?再来是,我们真做到了,人家不信任我们,我们难不难过?会不会在棉被里偷哭、流眼泪?所以孔子一开头就告诉我们,人生哪怕你做得再好,也有人批评、也有人怀疑,这个时候你就想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做这些事都是我们应尽的本分,并不是要去求人家肯定的。既然没求人家肯定,人家怀疑,有什么好难过的?人家怀疑我们会难过,还是我们好面子,有得失心在里面,不是他让我们难过的,是我们自己的这颗得失心让我们难过。

所以君子的心境,「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君子跟一般的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的存心,「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外面,衣服穿着、吃的东西,可能跟一般的人都没什么太大的差别,但是最大的差别是他的这一颗心地、心境,跟一般的人不同。我们从前面这一段来感受一下什么是君子之风。君子羞耻的是自己不修,是说没有真实的修养,而不羞耻人家见污,就是毁谤、侮辱他。也就是说他有真实的德行,可是人家侮辱他了、人家造谣了,他也不难过。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哪怕谗焰熏天,整个社会统统都传,他也不会罣碍。为什么?他又不去要求别人相信他。谣言四起,只要不去解释,「如举火焚空」,是吧?你烧了一支火把,就像谣言,一直烧一直烧,烧到最后,「终将自息」,日久见人心了。可是假如闻谤,闻毁谤了而去解释,有时候愈描愈黑,就好像作茧自缚,自己把自己给困起来了。

所以我们可以感觉得到,羞耻心对人是非常重要的,「知耻近乎勇」。而知耻是不断的要求自己,「我要提升,我要真做出让人家信任的事出来。」可是现在人的羞耻好像用错地方了,现在人好像误会了没面子叫羞耻,「这样多丢脸」。那个不是羞耻心,那个叫虚荣心。所以我们很难过的,那个都是虚荣,不是羞耻。我们看这一句,被人家污蔑了、毁谤了,三天睡不好觉、吃不好饭,那是不是羞耻心?那不是,那叫虚荣心,就不坦坦荡荡了。

耻不信,羞耻不能做出让人信任的行为、信任的德行,不羞耻人家不信任我。我们现在是,「他不相信我,我好难过」。问题是,我们值得人家相信吗?那才是重点。我们做不出值得人家相信的行为出来,那他的相信能撑几天?那我们不就是只是在求那个很表相的东西了、不实在的东西了吗?不真实的了。耻不能,羞耻自己不能有很好的能力去为大众服务,去把自己的这一个位置的工作做好,是怕自己做不好事情。不羞耻不见用,就是人家不用我们做事。比方说这个公司哪一个位置要升迁了,结果一公布,不是我们,我们当天回去,「给我一杯酒」,咕噜咕噜,借酒消愁愁更愁,那就不是君子了。君子是,有能力做这个事情,人家不用他,他还是自在。

你看孔子一生,圣人,得不到人家重用,孔子有没有躲起来偷偷哭?没有。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每天吃青菜豆腐,「曲肱而枕之」,这个手直接折起来当枕头用,「乐亦在其中矣」,虽然物质没什么享受,每天神交古人,法喜充满。「不义而富且贵」,跟道义不相符而富贵了,「于我如浮云」,我一点都不动心。所以没被重用,孔子还是有跟圣贤神交的快乐。很多人说,「孔子好可怜,一辈子都没人用他,他一定很难过」,这个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真的,孔子、颜子都做到了。有圣人的学问不被用都不难过,这才是君子了。所以今天有能力没有被用了,别人选上了,不只不难过,很有风度,恭喜人家新上任的同仁,这才对了。

所以每一个故事其实都含摄很多人生的哲理。而且每一个故事里面的角色都有值得我们反思的人生态度。那我们能这样善学,听一个故事,心境都能有很大的提升。不能听成左耳进,右耳出,听到最后很熟了,人家一讲第一句,「我听十遍了」,接下一句,可是什么收获也没有。那就学成鹦鹉学舌,就只会,「你好吗?你好吗?」就只会讲那个话而已。那个话有没有利益自己的心性就很难讲了。所以读书贵在变化气质。把这个故事、把这个文章里的道理领纳心上了,化成言行了,他的心性就不断提升了,气质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在想说,「我学《弟子规》、学古文学得怎么样?」问问别人就知道了。假如亲朋好友说,「我觉得你最近变年轻了」、「最近好像挺有书卷气」、「最近看你好像慈眉善目」,那你这个学进去了,道德学问有提升了。

文章摘录自《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