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谈态度,言语的态度。第一,言行一致,是这样的面对言语的态度。我们举《中庸》里面讲到,「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中庸》里面讲到的,一讲话就能顾及到我讲了能不能行,就是做到,不能给人开空头支票。行顾言,自己在做的时候马上想着,我做事过程当中讲的每一句话,我有没有观照到适不适当?讲出去了,言行有没有相符合?不然就变骗人了。所以有了这种言顾行、行顾言的态度,慥慥就是非常的严谨、实在,胡不慥慥尔,就是不会给人张扬、不会给人浮华,讲大话,不会这样子。
我们复习一下孔子劝子贡的话,「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个也是言行一致的提醒。「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觉得羞耻的事情是他言过其实,名不符实,他觉得很丢脸。我们看,《论语》、《中庸》里面,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我们言行要一致,不然我们学圣贤教诲可能学到最后都变伪君子就不好了。装个样子给人看,到时候被人看破了,不值一文,甚至于都否定掉经典、传统文化,就麻烦了。所以这么多次的提醒,真的,我们不能不注意了。又提到,「古者言之不出」,古代的人很淳朴,不会随便讲话,「耻躬之不逮」,怕讲出去没做到。所以我们一开始学习传统文化,师长劝勉我们,做到再说,是圣人;说了以后能做到,是贤人;说了以后做不到,是骗人。我们可不能学到最后,到处骗人,这不是我们的初发心。提醒自己。所以跟别人分享,每一句经文,最最重要的,好好再提醒自己一次,才是重点。这个是言行一致的态度。
再来,要谨慎,我们今天也提谨慎不少次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而且是「口无择言」。口无择言最重要的意思,只要讲的话一定跟经典相应。这严谨!随顺圣贤教诲,不随顺自己烦恼习气说话。孔子做到了,孔子说他「述而不作」,严谨。「我所讲的话依据古圣先贤道统讲出来的,不是我自己胡乱讲的」,「述而不作」的态度。我们一开始学也要有这个谨慎,所讲的一定跟经典、跟孔子、跟师长的教诲相应,这样才对。人一开始就不老实,不守规矩,铁定学不好。
再来,「事非宜,勿轻诺,茍轻诺,进退错」。而且人一高兴的时候,不要乱讲话;人很生气的时候,也不要乱讲话。叫「盛喜中勿许人物」,一高兴,「好,这个都给你,没问题」,到时候酒醒过来了就赖皮了,「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很生气的时候,「气死我了」,写一封信,寄出去,一寄出去就后悔了。人家一打开看,「我这一辈子跟你没完没了」。你不要盛怒中,「气死我了,骂他个痛快」,打电话,一骂完,就麻烦,你可能就跟人家不知要纠缠多久了。所以「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一时的愤怒守不住,几年的交情完蛋了,而且还造成自己朋友之间很多的是是非非。
包含,「见未真,勿轻言」,这个都是谨慎的态度。还有,「凡人丧身亡家,言语占了八分」。你们都不写?你们这个句子都很熟了是吧?果然是有来历。「凡人丧身亡家,言语占了八分」。再来,「家丑不可外扬」,这也是谨慎。你家丑外扬了,叫做自取其辱。有没有哪一个人把家丑讲出去了,人家说,「我真是太尊敬你了,太佩服你了,你连爸爸、妈妈都敢骂」?有没有这种事?没有,人家更瞧不起你,不只瞧不起你,还瞧不起你一家的人。所以家丑不可外扬,这个都是言语的谨慎。
文章摘录自《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