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经典让我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观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这句话也谈到当时候的风气,觉得奢侈靡烂好像是很光荣、很有本事。我们常常要很冷静,社会风气对还是不对,我们自己要能判断,绝不可以随波逐流,就不好了。我们常说社会是一个大染缸,诸位学长,我们进去染了没有?染了多少了?我们可能都有染了,得要把它洗刷干净。透过这些经典来让我们明白,什么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观。不然真的是人云亦云,都被误导了自己都不知道。

我们看现在在学校里面,也都是奢靡觉得很光荣,而不是节俭,偏掉了。我在念高中的时候,我有一个同学,他买名牌的运动鞋,什么Reebok、NIKE这一些名牌,他就买了七、八双,而且他一直在那里炫耀。然后,好像我们这些同学没买很丢脸,整个风气都变成好像要有那个面子才挂得住,这个都是以奢靡为荣了。那个时候我也买了两双,所以我从高中就在受污染。所以为什么读圣贤书要愈早愈好,我相信假如那个时候我就开始读「训俭示康」,老师又给我讲解清楚,我一定不买名牌的鞋子。你们好像不大相信,你们要给我肯定鼓励一下。「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先入为主,错的价值观进去了就很麻烦了。不要说孩子受影响了,我们自己大人清不清楚都还是个问号。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年轻人,十七八岁,刚好看到自己乡里有一户人家特别孝顺父母,他看了挺感动的,回来就跟他爸讲,某某人特别孝顺父母,我很感动。他爸跟他讲,孝顺有什么用,多赚一点钱才重要!他那时候受到人家榜样的影响,孝心都起来了,结果他的父亲反而把他的这个孝给否定掉了,「你就赶快多去赚钱!」结果他就从那时候开始都是唯利是图。结果他们的兄弟姐妹都不管他爸,他父亲七十多岁了,都没人理他。所以要种好因得好果,我们把孩子的价值观引错了,最后承受后果的还是当父母的人。不过幸好还祖上有德,他后来遇到传统文化,了解到父亲这个引导不妥当,然后又赶紧去孝顺他的父亲。所以这些社会的风气我们能够不影响,是我们自己有正确的认知才行,正确的智慧才行。

而司马光先生他是觉得『俭素』才是美。而且说实在的,节俭真正去做了,才知道节俭的快乐。假如我们今天看到节俭,马上就想,那我会过得很难过。那都是想出来的难过。为什么难过?还是先考虑自己了。假如节俭能够考虑别人,「我多节省一点去帮助最困难的人」,有这样的心境,那节俭就很欢喜了。为什么?跟自己本善的心相应,就是「学而时习之」,学了节俭,真的去做了,「不亦说乎」。有一群孩子,在大都市里,都挺会花钱的,礼拜六、礼拜天常常吵着要去吃鸡腿、炸鸡。刚好有一次,这群孩子去爬山。爬山的过程当中,遇到一群孩子,穿得非常破烂,然后都没钱读书。结果其中一个去爬山的孩子父亲就藉由这个机会就告诉他们,这些孩子们很苦、很穷,没书念。他们一听,就很可怜这些小朋友。结果就跟他们讲,你们就省下来不要去吃炸鸡,他们就可以读书、可以买书。这些孩子就很高兴,就捐钱了,然后把钱寄给在山上的孩子。

孩子在当下高不高兴?那个高兴跟吃一顿不一样,是常常想到,那群孩子现在在读书,能够到学校去增长知识,他们一想到这一点,内心就会很欣慰、很欢喜。结果这个父亲想说考考看他女儿的定力,然后就跟他女儿讲,我们去吃炸鸡吧。结果他女儿就很严肃,我们已经讲好了,省下来吃炸鸡的钱,以后都要帮助这些贫困的小朋友读书,爸爸你怎么忘记了?所以小孩子善心愈早启发,他可以保持终生。让他欲望已经非常严重了,你要拔都拔不出来了。所以,以前的为人长者对于孩子的爱心、孩子的孝心、孩子节俭的态度,都是从小就培养。

节俭有三个益处,「其益有三」。「安分守已,无求于人」,生活简单,花费就少,「可以养廉」,所谓俭以养廉。「减我身心之奉」,我身心的消费减少一些,来周济极困难的人,「以赒极苦之人,可以广德」。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可能都有十亿人都是濒临在饥饿的边缘,世间极苦之人还是很多,我们能减一些我们的花费来帮助他们,这个人的心量愈来愈大,广德。「忍不足于目前」,现前节俭一点,「留有余于他日,可以福后」,人能节俭、不奢侈,都有后福。而且人形成这个忍不足于目前,他的孩子看了都会养成节俭的习惯。我们都说人要有后福,要有老来福,不要年轻就享福、去挥霍,就不好了。古人对这个心性的一种观察非常细腻。所以我们刚讲到的,节俭能够时时想着可以去帮助别人,甚至于是我们在用水、用电,都能想着省下来可以给世界的人用,我们的孩子从小都是这样的心境,那他的后福一定大。胸怀天下,胸怀世界,那孩子每天洗手都在积福,每天吃东西都在积福。

文章摘录自《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