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古圣先贤的教育,核心真的就是爱的教育。

师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

意思就是,古代的读书人、求学问的人一定有老师。所以我们中华文化特别强调要有师承,透过老师的教诲,能领受古圣先贤的智慧,所谓「正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用聪明是很难能够理解,很难能够承传古圣先贤的大道。而孔子他也是尊崇师承。其实我们求学问,时时都以孔子的风范来效法、来要求自己就对了。所以学儒就要学孔子。孔子在《中庸》当中有提到,「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这个就已经写出来孔子求学问的师承所在。这个祖,那就是以尧舜禹汤的学问为正宗,来效法、传承;这个述字,我们常说「继志述事」,一般用在儿子能够继承父亲的志向,都用继志述事,延伸到一个民族道统的承传,也可以用这个述字。所以孔子他求学问,他是非常有远大的目标志向,孔子要学,他就是要能够承传起整个民族的文化。

而且孔子在面对危难的时候他都不怕,他说上天假如要把中华文化承传下去,任何人都杀不了我。大家有没有这个信心?文化要透过我承传,任何情况我都不会有危险。当然,你不可以自己跑到高速公路上面去,这个就有点反常了。是说真正面临一些很危险的时候,孔子都有信心,老天爷会保佑,古圣先贤会保佑,不担心。所以「能以身任天下后世者」,以天下、以文化兴亡为己任,「天不能绝」。所以,我们可以感受得到孔子的使命,以及孔子他对于这个道理的信心。所以孔子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这个宪就是效法文武周公他们的学问、他们的治理国家的这些智慧,这个就是孔子他的整个承传,都是从我们这些古圣先王的教诲当中,他去学习、他去力行、他去感悟的。接着提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一句话对于要从事教育工作者就非常非常重要,就非常明确的讲出了一个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我们各行各业都有不同服务大众的职责、使命所在。所以『传道、授业、解惑』,假如现在的人不知道什么是「道」,不知道人生的真相,有很多的疑惑,那从事教育工作者就失职了。而这个道,其实万物都有它自然的轨迹,所谓「道法自然」,这个整个星体的运行都有它的道、它的轨迹。天地如此,其实人也有他做人应该遵循的常道,我们熟悉的五常,仁、义、礼、智、信。

所以,在《孟子》当中有一段话就可以阐述人一定要学做人的常道。《孟子》里讲到,「人之有道也」,人假如「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担忧这个情况,「圣人有忧之,使契」,这个字念「谢」,「为司徒」,这个司徒就是教育部长,「教以人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这个是在《孟子.滕文公》第三的经文当中。这段话提到的,人之有道,人应该有他做人的道理,假如人不懂做人的道理,每天吃得很饱、穿得很暖,然后很放逸,无所事事,又没有教育他,他的行为可能就偏近跟禽兽一样。这一段话我们想一想,假如一个年轻的人每天就是吃饱穿暖,他也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他对家庭也没有责任感,那他过的日子就是放纵享乐的人生,做出来很多行为则近于禽兽,都有可能。所以圣人有忧之,有担忧了,赶紧让契为教育的负责人,来教导这个五伦的道理。

从这一段文章我们也感受得到,「传道」,这个道最重要的还是要从「五伦大道」来传承起。而这个五伦当中,事实上,从父子有亲的天性,孩子对父母的爱,延伸到对兄弟姐妹、对家族,再延伸到对邻里乡党,之后对社会大众。其实这个道也就是仁慈博爱,所有圣贤、所有优秀的民族他们的教育,其实核心就是一个爱的教育。所以,孟子讲,「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我们在《三字经》当中说到,孟子是「讲道德,说仁义」,孟子对很多事理开显得非常的透彻。所以刚刚我们读的这一段,可以了解到,人一定要受伦理道德的教育,不然会近于禽兽。而孟子这一段话又讲到,仁爱,仁也者,人也,这仁就是每一个人天性里都有的。而合而言之,就是人他只要时时处世待人都能够用仁爱的心,一个人跟仁爱完全结合在一起,念念能为人着想。我们看这个仁字,两个人,想到自己就能够想到他人,其实处处都有仁慈之心,这个人就是在修道,在道中了。所以传这个道,其实就是传这个爱心。古圣先贤的教育,核心真的就是爱的教育,从爱父母到爱一切的人,爱一切的生命,核心还是一个爱字。这是传道。

文章摘录自《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