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一句大家都很熟悉,它也讲出了学习的根本在孝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而这里提到『弟子』,那范围就很广了,所有学习古圣先贤教诲的我们都是弟子。包含在家庭里面,我们是父母的弟子;在学校,我们是老师的弟子;在团体、企业里面,在古代都是领导者叫君父,皇帝叫君父,我们移孝作忠,「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今天我们在一个单位里面,对领导不能尽忠,铁定孝道有亏。真的,其实我们在处事待人接物只要出现对立、摩擦、冲突,保证我们孝道有亏,就是孝悌没做好。一个人真正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他的心是平和的,他形成的人格是太和之气。这个都可以观照我们根出了问题,要反思,要再下功夫。今天某种情境跟他人闹情绪了,是不是在家里同样情境也会跟父母家人闹情绪?求学问跟治病一样,我们得把病根找到,才好对症下药。我们讲到这里,又是同样的问题,不可以自欺,要自知之明。真的有自知之明了,真诚就不断提升,不掩饰了,「倘掩饰,增一辜」,就更不可能真诚了。所以这个「弟子」范围很广。
而假如我们把它当孩子看的时候,这个弟子我们就要很注意了,「童蒙养正」,《易经》上面讲,「蒙以养正,圣功也」。所以当老师,幼儿园老师的功德最大,因为他教的那个时期最关键。大学老师也可以,但时节点就没有幼儿园这么好了,是不是?你要对社会长远的影响你要会看。所以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们对于孩子,刚刚讲到的,「胎幼善教」,从胎中,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身,三岁以前的教育,小时候的教育,非常重要。
而打下了这个德行的基础,『入则孝,出则弟』。而我们看,事实上人这一生,他人与人的相处,都是从家庭的伦常自然扩散到整个社会的,就是「孝悌」两个字了。在家是父母、兄弟姐妹;到学校,师父、师兄、师弟、师姐、师妹,还是伦理;学校毕业了,到各行各业去,比方做医生,那拜师学艺,也是师父。各个行业真正要学到本事,得手把手教。告诉大家,哪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只有看书看出来的,您听过哪一个?往往都是他在事业的过程当中,遇到某一个让他最佩服的人,然后他跟着他学习,给他太多的启发。
文章摘录自《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