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重德了,他的福报就要来了。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一段其实也彰显了德行是本,而且也点出了学习的重要内容,就是伦理道德。这一段话里面提到了五伦的四伦,我们来看一下。『贤贤易色』,第一个「贤」是动词,就是崇敬爱慕圣贤的学问,叫「贤贤」,或者崇敬有道德的人,常常去跟他学习,这都是贤贤。「易色」,就是他崇尚道德的那一分心胜过于好色的状态。其实说实在的,一个人真的贤贤了,他那个对于欲望的追求就淡了,自然的。一个人很重视精神层面的提升,他物质的需要、欲望不用刻意,慢慢就淡下来了。为什么?因为一个人尝到「不亦说乎」的时候,他就觉得世间那些欲望没味道,那不能比。而且世间的欲望有副作用。格物重要,那些欲望你享受完了,乐就没了,苦就来了。吃完了还想吃,下礼拜才能吃,常常流口水。到底苦的时间多还是乐的时间多?所以人这些看明白了,再肯提升自己的灵性,就知道那种快乐不是世间的享受能比的。

所以孔子曾经感叹了一句话,「已矣乎!」已矣乎翻作现代话就是「哎呀!」所以以后大家看《论语》只要看到「已矣乎」了,要聚精会神,不能让孔老夫子二千五百多年的叹息白叹。我们要依教奉行,让老人家二千五百多年之后还露出微笑,「孺子可教也」,这是至诚感通。你真把孔子叹息的这几句经文你都做到了,可能你晚上作梦,孔子就会,「好学生」,抚其背。孔子说:「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人重色他就轻德,重色轻德,他感来的另一半就麻烦了。没有德了,他夫妻相处不好了,他这个家庭怎么延续?我们文化里面常常提醒,娶一个好太太旺三代。娶一个不好的太太呢?一败涂地,拉不起来了。所以以前为什么对婚姻这么重视?要门当户对,最重要的看德,看她的价值观。一个人假如不好色了,重德了,他的福报就要来了。

虽然讲了这么多,我们跟一些年轻人强调德重要,他们听完就是,「德很重要,不过漂亮也很重要」。所以你就知道不容易,转变这个态度不容易。给他讲了两个小时,「德很重要,不过漂亮也很重要」。而且说实在的,无德而有色,看不了多久。看一天,隔天就开始破口大骂了,两个人就受不了了。所以我听说现在有早上结婚,下午就要离婚,大家去了解看看,这样的夫妻铁定都长得不错。就是好看,撑啊撑啊,撑多久?所以人要愈看让人愈舒服。闽南话讲,愈看愈可爱,愈有人缘。因为我看大家有的听不懂闽南话,好像皱着眉头,我要翻译一下。真的,人有德,是愈看愈漂亮,愈庄严。我们记忆当中,看到老人家六、七十岁,穿着很端庄的衣服,一看心里非常舒服,感觉到她那个气质。

而为什么把「贤贤易色」摆在前面?这代表夫妇要重德,这个家道就可以立起来了。所以在《中庸》里面讲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君子就是学伦常大道。而五伦,有夫妇而后有父子,而后有兄弟,而后有君臣(从父子关系延伸出去是君臣关系),而后有朋友(又从兄弟关系延伸到朋友关系)。五伦跟夫妇关系息息相关,它是根,就这样延伸出五个伦常。

好,所以这个提醒我们男士重德。不过在这个时代也要提醒女士。因为我常在机场一出来的时候,有时候会刚好碰到一群女孩子尖叫,「啊!啊!」一看,某个歌星来了。都是她们觉得长得很帅的。爱那个歌星远远超过她父母,你说她是真爱吗?我前一阵子刚好听到一些新闻让我非常震惊。就是有女士专门喜欢交外国人,长得很高大,穿着牛仔裤,开着高级的车,她们就要去跟他交往。结果后来发现都是骗子,结果她们的钱也被骗了,甚至于还有一个大着肚子,还不知道她被骗了。你看,重色,「万恶淫为首」,毁了自己一生。所以这个年头,男女都要戒色,色字头上一把刀。

接着夫妻落实孝道,『事父母能竭其力』,孝顺为齐家之本。『事君能致其身』。我们在社会各个行业,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尽我们的本分。当然在单位里面,要很好的辅助单位、辅助领导、主管,让我们的团队发挥对社会的力量。尤其公务员,在台湾,小学老师都是领公家的薪水。这个「事君能致其身」,还要面对所有的人民,要尽力、要尽忠,这是公务员的本分。因为我们领的是公家的俸禄,我们要对得起所有的纳税人,当好国家跟老百姓的好桥梁,跟我们一接触就觉得,国家有希望了!这是公务员的本分。人民跟我们一接触,国家没救了!那还领薪水,你看这个糟糕不糟糕了?

下一个是朋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个「信」不只是言语的信用,包含我们说到的「信实」,从我们的言行当中,人家觉得我们很实在,觉得我们很可以信任,跟我们相处不恐惧、不担忧。假如我们言而无信,人家跟我们讲一句话都还要担心半天,「他嘴巴挺大的,会不会又出去到处宣传?」所以交朋友要守住朋友的道义,「不言家丑」,不可以言朋友家的丑事。朋友把一些秘密的事情告诉我们是信任我们,我们绝对不能把这个事情又让其他的人知道,那就有愧于这朋友对我们这么高度的信任。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虽然他说他没有学习过,我们也觉得他一定有学。一个人能明白这个伦常大道,他一定透过学习的。因为「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这个时代我们再来体会体会这一句话,很有味道。今天你跟一个博士讲,「你没有学习,你没有学问」,他同不同意?他找你理论,「我读书读了二十年,你说我没有学问?」反而真有学问的都说,「我没怎么读书,我没有文化」,反而这样的人真懂伦理;反而那个学历很高,走的时候头都是这样的,他真不懂。所以我们这个伦常大道的学习有赖于家道的承传、家族的影响。我们的爷爷、奶奶那一辈不识字,这些道理比我们清楚得太多太多了,都做给我们看。你说是他有学问还是我们有学问?这个「未学」事实上就是父母长辈的身教,让他学会了。所以家庭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太大了。

文章摘录自《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