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愈为人着想,你愈来愈有。

不学博依,不能安诗。】

『博依』是广博的譬喻,因为《诗经》它里面有很多的譬喻,还有很多的常识,鸟兽草木这些名字。人懂得用故事、用譬喻,就能跟人更好的沟通;用譬喻,人家更好理解这个道理。而且诗,诗教,它都是伦常的教化,会让一个人敦厚,性情温和,「温柔敦厚」,是诗教起的一个很好的效果。而且诗言志,很多诗它把一个人的志向、情感抒发出来了。一个年轻人学诗,真的抒发出来,学诗的时候,他的情感、志向很自然被引发出来了。这样子学广博的譬喻,他就能够很好的学好《诗经》,然后还能够活用。

【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这个『杂服』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指很多的礼服,因为在礼教当中,它有祭祀天,祭祀很多神奇的,或者是家族的人聚会的乡酒礼、婚礼,祭孔子至圣先师的礼,这些礼都不同,穿的服装也不同。他能够了解这些规矩他就能把礼教学好。另外这个『杂服』也是,「服」是指服侍他人。就变成一个人他在家,怎么服侍他的父母、长辈;在学校,怎么侍奉他的老师,这些都要学习,生活的洒扫应对进退,这是第二个说法。都是从这些生活上的规矩开始学起。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这个『兴』是指喜爱。『不兴其艺』,这个「艺」可以指刚刚的学「操缦」、学「博依」、学「杂服」,而且学这个东西都很丰富,他也不会很单调,他是喜爱学这一些东西,他就会很乐在其中,『乐学』。而且我们老祖宗很强调「寓教于乐」,这些生活上的礼仪、一些规矩,都把教育含摄在里面。包含庆典,好像很热闹,但是所有庆典过程当中的这些仪式都含有教化人的意义。都是表感恩,天地日月对万物都有养育、都有照顾之恩。所以我们这个中华民族是最不忘本的,丰收了,祭五谷神;有水喝,祭河神,时时都把感恩的心提起来。

那在祭祀的时候很恭敬,我们参与祭祀的老师就说,在那个仪式过程当中,都是想着月神的恩德,一个杂念都没有。大家假如要修清净心,在祭祀当中,「我来祭祀一下」,自己去感受感受,这些仪式对人的教化是非常深刻的。我自己在庐江的时候,每一年的除夕都祭万姓祖先,每一次祭都感觉得到祖先来了。就像孔子在《中庸》里面讲的,「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诚则灵。只是我还没有功夫,知道说右边是大舜,左边是尧帝,这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些慈爱的老祖宗来了。所以,在参与这些教育活动的时候也会很欢喜,很有收获。

这个意思再延伸,这个「艺」字在儒家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他在学习这些艺术的时候,那就是寓教于乐。我们看射箭,它是一门艺能,但是大家看,射箭要怎么才射得好?全神贯注!人在射箭当中把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养成,他以后读书、做事都有很好的态度。一个孩子专不专注就影响到他以后事业的成败。人心都定不下来,他以后一定没成就。大家有没有射过箭?没有,难怪我们的专注力都没养成,这些这么好的艺术没有承传。包含书法,写书法,你一分心,没法写了。写书法,它的间架结构你都要很敏锐,都要让它编排得很整齐。这个敏感度、心态形成,做事就有章法,不会乱。都是锻炼自己的心性,提升自己的心性。音乐,大家弹过古筝没有?弹古筝要整个融入那个音乐,心整个都静下来。大家有没有驾过马车?一个人会驾马车不容易。你驾一匹就已经快不行了,他要四匹一起驾。而且你要把牠驾驭得很温驯,跑得很有默契,那你没有很高的修养做不到。哪一只不听话你就火冒三丈,「气死我了,气死我了」,那就翻车了。这个对心性都是很好的锻炼跟磨炼。

那学这六艺其实都满有乐趣的,从学这个六艺当中提升心性,叫「游于艺,依于仁」。请问大家,驾车是不是培养为人着想?是吧?那现在没马可以驾,有车可以开,同样的道理,你能不能在驾车的时候完全为车上的人着想。不要你一开车,所有的人在那里踩剎车,统统很紧张,那就不仁慈了。或者你开车踩剎车的时候很没技术,一下子一踩都很大力,然后坐在你上面的人就是这样,刚吃完饭的就吐了。真的,我们曾经遇过朋友那开车,说实在的,一个人踩剎车踩得很频繁,每一次踩都很急,不会缓一点,当事人也很紧张,就踩剎车会踩得让人家晃来晃去的,他自己本身也是不容易放松的人。所以真的,看一个人开车可以看他修养到哪里,柔不柔软,这可以看出一些端详。他踩的时候他可以顾及车上人的感受,他就不会踩得很急促,会比较缓和。而且人开车的时候要看远一点,不要只看眼前那个红绿灯,稍微看一下前二个、三个,心里有个准备,在应对的时候比较从容。所以这些艺能也是同时在调自己的心。

【故君子之于学也。】

君子在求学的时候,这一段其实就是强调学习要跟生活完全结合在一起。他怎么学?

【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这个『焉』是指「于是」,其实就是指学习,就是他是把这些学习、学问时时怀抱在心中,叫『藏焉』。这个就像颜回的态度,「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得到一个好的教诲时时放在心上,绝不忘记。『修焉』,把这些学问放在心上,一跟人相处了,马上,「修」就是修行,就是落实,做出来。而且这个修就是用功不懈怠,离开老师了也是这个态度,叫发愤忘食,很积极的在修行。

『息焉』,就是休息的时候也想着这些教诲。我们那时候读书,盼啊、盼啊,每次就是盼赶快放假,有没有?一放假,先玩它一个礼拜玩个痛快,有没有?一个礼拜以后,学问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这个连休息都不忘这些好的教诲。《中庸》开始就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我们学圣人的教育、教诲,孝心可以忘吗?爱心可以忘吗?恭敬心可以忘吗?这些心境、教诲是时刻不忘,而且时刻提起来。孟子讲,「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跟一般人差别在哪?他存心不同。君子是时时以仁存心、以礼存心。看大家的眼神好像不大熟。「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学问就是时时要爱敬存心,休息的时候也不忘这些教诲。『游焉』,这个「游」,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在这些旅游,到各地走走的过程当中,也在印证所学的东西。

【夫然。】

他的一个学习态度是「藏焉,修焉,息焉,游焉」,他念念都去领会、体会这些教诲,他一定会有很多悟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夫』是指发语词,没有意思,一般要讲话的时候,一开始用这个「夫」。『然』是指假如他如此来求学的话,这个「然」就是如此的意思。他能如此的来求学,用这样好的态度来学习的话。所以他能够:

【故。】

就是所以。

【安其学而亲其师。】

他很欢喜、很安于学习这些学问,而且很喜欢去亲近老师,可能把一些感悟告诉老师,把一些不明白请教老师。

【乐其友而信其道。】

非常喜欢他这些同参道友,而且对所学的这些道理深信不疑。而一个人对所学的道理能深信不疑,他一定是因为力行之后自己很多的印证、感悟,他的信心就愈深,『信其道』。大家相不相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还不相信,就是爱得太少,敬得太少。你真正去这么做了,确实如此。老子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你愈为人着想,你愈来愈有;你统统给别人,你自己愈来愈多。大家相不相信?这一点就反应比较少了,「我给他了,那我不就没了吗?」那你对老子这句话你就感觉不深刻了。真的,你完全不为自己了,就体会得更深。

文章摘录自《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