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凡授书,不在徒多。

凡授书,不在徒多」,不是要他背得很多很多。「但贵精熟」,他能非常的专精、熟悉这些教诲。「量其资禀」,衡量他的资质状况。「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他每一天可以背两百个字的,你就让他背一百就好了。「使其精神力量有余」,他觉得学得不难,而且他能力会慢慢提升。「则无厌苦之患」。现在这个时代就是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反而他就愈学愈苦。所以他「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他觉得学得有所心得,很从容。「讽诵之际」,在读诵经典的时候。「务令专心一志」,很专注去读。「口诵心惟」,读诵的时候很自然提起一种观照自己。「字字句句紬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舒其心意」。大家看以前的人在读经的时候,很自然的就摇头晃脑,读得很有味道。读诵久了,「久则义理浃洽」,这两个字念「夹侠」,他对这些义理,慢慢的就能融汇、能体悟。这个浃洽就是很周全,了解的更多,而且很适当,悟得很适当。「聪明日开矣!」

这一段也让我们感觉到,古人他教诗歌、教礼对于孩子的长远影响,还有顺着他的性情来教,都是分析得很细微的。所以事实上,我们要把这五千年的文化教育重新把它恢复得要下很大的功夫。没关系,我们一起来,顺着这些经典好好来试看看,来做。

好,那我们看回来《礼记.学记》。刚刚这一段,尤其提到教学不妥当的方法,跟《礼记.学记》差不多是那个意思,把老师都看作仇人,然后一毕业了什么都忘了,好像解脱了一样。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四十岁上下的人,基本上都是这么过来的吧?有没有人读书读得都忘了吃饭的有没有?我记得我念初中、高中,一天考好几科,那读得真的是有时候都想拿头去撞墙,看能不能解脱一下?所以我那个时候就觉得,怎么这么教,怎么这么读书,太苦了。结果我自己当老师的时候,我就提醒自己,不能再这么教了。但是问题来了,不能这么教,要怎么教?

有一个父亲,他自己在小时候他爸爸就是太严格,让他很痛苦,然后他就告诉自己,当爸爸不能这么凶,常常动气了就打人,也没把道理讲清楚。所以他自己要当爸爸了,就一直提醒自己,我一定不像我爸爸这样。结果后来他孩子出生了,他当爸爸了,过了几年以后,他非常痛苦。他说,我教我儿子的状况跟我爸差不多,我很痛苦,我不想这样,结果他还这样。这很有意思,潜移默化。所以有一个父亲,他儿子还不大会讲话,他就很急,把他儿子抓起来,叫爸爸、叫爸爸。结果过了一段时间他儿子会说话了。有一天走出门,看到他儿子把鸡抓起来,叫爸爸、叫爸爸。所以对的也在学,错的也学。你说我不要脾气很大,可是父母脾气大,无形当中就已经传给孩子了。所以这个恶性循环要从我们这一代不能再下去了。当父母、当老师也好,错误的方式不能再传下去了。这一代人一定要以经典为师,停止这个错误继续下去。

文章摘录自《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