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江西俞公,讳都」,因为俞公后来德行非常好,我们非常尊崇他,所以这个讳是很尊敬他,他名「都」。「字良臣,嘉靖时人也」,这个嘉靖是明世宗的年号,世界的世,明世宗。「多才博学」,他从小读书,多才多艺,又很有学问。「十八岁为诸生」,他十八岁就考上秀才了。「每试必高等」,他考试都名列前茅。「年及壮」,可是他到了壮年,中年,家里比较贫穷,而且开私塾教学生。「与同庠生十余人」,这庠生我们就知道了,「家有孰,党有庠」,这个都是他在他当地的县办的学校里面一起读书的同学,十余人,「结文昌社」。其实我们读这些文章都是要了解历史,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真的是几千年来都是受三教的教育。他读的是儒书,可是他结文昌社,文昌帝君,读书人都尊崇,都接受他的经教的教诲。而文昌帝君的教诲当中,特别重视爱惜字纸,因为字是记载圣贤的教诲,要尊重。「放生,戒淫、杀、口过」,这些非常容易犯的罪孽,要好好的去禁止。「行之有年」,他做了好多年。可是「前后应乡试七科」,就是前前后后参加举人的考试,乡试是指整个省的考试,都没有考上。

「生五子」,他有五个儿子。「四子病夭」,生了五个,死了四个。「其第三子甚聪秀」,特别聪明。「左足底有双痣,夫妇宝爱之」,夫妻很疼爱这个儿子。结果,「六岁戏于里中,失去,不知所之」,就走丢了,不知所之这个之就是不知道往哪里去了。「生四女,仅存其一」,只剩一个女儿了。「妻以哭儿女故,两目皆盲」,太太哭到眼睛都瞎了,那这户人家是很凄惨的。「公潦倒终年,贫窘益甚」,非常穷困潦倒,情况非常的困窘,很可怜。而且益甚是什么意思?愈来愈差,益就是更加的意思。诸位学长念到这里,你有比他惨的举手。都没有,恭喜大家!他这么惨最后整个命运都可以改,我们只要懂得立命的道理,那我们自己跟我们的后代都有福气了。

这个是他的情况,但是他有一个心理反应,下一句是重点。「自反无大过」,他自己想一想,我又没做错什么事情,怎么老天爷对我这么不公平,这么处罚我?「惨膺天罚」,惨就是老天爷处罚他太过了,他很悲惨。其实从这一句里面看得到,他遇到这样的命运心里服不服?他觉得我做那么多好事,怎么结果是这样?好,这一个心,怨天尤人,罪加一等。就好像「倘揜饰,增一辜」,同样的道理。而且他还要再加两点,为什么?他是读书人,叫做知理还犯错,知法又犯法。所以告诉大家,我犯错也要加这两条,你们也跑不掉。所以读了圣贤书,告诉大家,没有后路可以走了,破釜沉舟,成圣成贤。

「年四十外」,外就是四十岁以后。「每岁腊月终」,岁就是每一年,腊月是十二月,终就是十二月最后一天,除夕。「写疏」,写疏文,一般用黄色的纸。「祷于灶神」,在灶王爷面前祈祷,把这些要写给上帝的报告烧了,希望灶王爷去给他禀报这些他做的好事。「求其上达。如是数年」,做了好多年。「亦无报应」,都没有好报现前。「至四十七岁时,除夕与瞽妻」,瞽是指眼睛瞎了,「一女夜坐」,三个人坐在那里很可怜,「举室萧然,凄凉相吊」。大家可以去想象,那个除夕的时候都没得吃,然后窗户又破好几个洞,风又吹进来,然后互相看,也不知道要讲什么好。实在是苦得连话都讲不出来了。

「忽闻叩门声」,有人敲他们家的门。「公秉烛」,秉就是拿着蜡烛,「视之」,赶紧去开门。「见一角巾皂服之士」,绑着一个角巾,皂服是黑色的衣服。「须发半苍」,头发、胡须黑白相间,也有一点年纪了。「长揖就座」,这一位长者很恭敬跟他行礼,然后互相坐下来,他自我介绍。「自云姓张,自远路归」,我从远方赶路,刚好经过你们家。「闻君举家愁叹」,听到你们家叹气的声音很大。「特来相慰」,来给你们安慰安慰。「公心异其人」,俞都先生觉得这个人怪怪的,不是一般人。「执礼甚恭」,对他就特别恭敬。说到这里,应该是对每一个人都要执礼甚恭,不是看他不一般才恭敬他。所以《礼记》开篇就说,「曲礼曰:毋不敬」,这个都是德行的表现。「因言生平读书积行」,好不容易找个人可以说话了,赶紧把苦水倒一倒,我都做了多少好事了。「至今功名不遂」,这个遂是成的意思,不遂就是统统不成。「妻子不全」,孩子都死光了。「衣食不继」,有一顿没一顿的。「且以历焚灶疏」,每一年都写疏文召告上天,请灶神帮我传,而且还把那疏文念给这个张先生听。

结果念着念着,这个张先生说话了,好了,你别说了,我知道你们的家事很久了,「予知君家事久矣!」结果直接点出来他的问题了。「君意恶太重」,你看起来行为都挺善良的,放生,戒口过,然后惜纸,都把纸捡去烧,看起来很善,但意念邪恶,意恶太重。然后所有做的善事就是为了给人看的,就是为了赢得虚名,叫「专务虚名」。所以行善要从心地上去做,不能做表面。而且「满纸怨尤」,都是抱怨,写的疏文看都看不下去了,满纸怨尤。「渎陈上帝」,这个渎是三点水,渎就是冒犯,不恭敬。「恐受罚不止此也」,你可能要遭的灾祸还不只这样而已。「公大惊」,俞都先生很惊讶,「曰」,我听说。你看,当下张先生指出他的问题,他有没有马上承认?没有。他说,我听说「冥冥之中,纤善必录」,一点点善都能记录下来。「予与同社诸生」,我跟我这些同学,发誓行善,「誓行善事、恪奉规条久矣」,我遵守文昌帝君的教诲很久了,做好几年。「岂尽属虚名乎?」做了那么多怎么会都是虚名?当下他还不承认。所以一个人承认错误容不容易?不容易。

「张曰」,好,那你既然这么说了,就从你说的你奉行文昌帝君的这些教诲很久了,那我举例给你听。「即如君规条中惜字一款」,这一个项目。「君之生徒」,生徒是指他的学生,「与知交辈」,好朋友。「多用书文旧册」,一些旧的书你们把它撕掉,就涂在窗户上。「甚至以之拭桌」,还拿来擦桌子。「且借口曰勿污,而旋焚之」,其实都擦完了,有人来了就装着,赶紧拿去烧掉。事实上都是不恭敬了,还装得好像很珍惜字一样。而且,「君日日亲见」,你每天都看到。「略不戒谕一语」,这个略就是稍加,稍微,略不戒谕就是不略戒谕的意思,就是你没有稍微的提醒他们、劝解他们。「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那为什么不劝那些朋友?明明这些朋友就做不对。这个就是没有正直,不想得罪人,该劝没有劝,这样就是姑息身边的人,那彼此德行都愈来愈堕落。所以学习传统文化的朋友们彼此要有正气,互相规劝。「但遇途间一二字纸」,假如走在路上看到地上有纸,赶紧「拾归付火」,因为路上都有邻居看到,马上人家说,俞先生好有德行。就在等那一句话了,假如今天那句话没人讲,就做得心不甘情不愿。

「社中每月放生」,刚刚是讲你爱惜字纸根本就是阳奉阴违,而文昌社里面每个月都放生,「君随班奔逐」。我们看到这个君字,古代人很有修养,他做得再怎么不好还是很尊重他,还称他君。所以以后人家称呼我们都是君,就提醒我们要像个君子。你每个月都放生,你是随波奔逐,人家有办了,你就跟着去。「因人成事」,都是别人去促成的,不是你自己主动的。「倘诸人不举」,假如这一个月没有人说要放生,「君亦浮沉而已」,你从来没有一次主动说要放生的。「其实慈悲之念并未动于中也」,这个中就是心,从来没真正把慈悲爱心发出来。「且君家」,且你们家,「虾蟹之类亦登于庖」,这个庖是指厨房。孟子讲「君子远庖厨」,就是「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看牠活蹦乱跳的,不忍心看牠被杀;听到牠的声音,不忍心吃牠的肉,这是人很自然的慈悲心。我小时候还养鸽子,最后还是被杀掉了,我连看都不忍心看。所以,虽然你说在护生、在放生,可是你们家厨房还常常有这些螃蟹、虾子在杀。「彼独非生命耶?」这句话很有味道,这是用问号,让人反省,难道牠们不是生命吗?跟说「他们也是生命」,一不一样?不一样。从这些话当中点到为止,这言语的修养。点得太露骨了,他跟你翻脸。

「若口过一节」,不要造口业这一个部分。「君言语敏妙」,你说话太厉害了,敏捷又很巧妙。「谈者」,跟你交谈的人听你讲话,「常倾倒于君」,对你崇拜得不得了。上一次我们还谈到口才好不好,现在的人都很羡慕那个有口才的人。很多人的福分就是被口才给折掉的。大家注意去看口才特别好的人,很多都长得瘦瘦的。你们笑什么?因为他刻薄,刻薄他福就慢慢消掉了。你们不要看我,我会慢慢加油的。而说实在的,你说戒杀生,戒淫欲,这个人都敏感,说戒这个口过,不经意就造了,都没有警觉到。「君彼时出口」,彼就是那个时候,你这些言语出去了。「心亦自知伤厚」,还是伤了自己的厚道,也伤了别人的心。明知道不妥了,「但于朋谈圆熟中」,就是跟这些老朋友谈的时候,都很熟悉了,讲话就比较没有遮拦,没有顾及,有时候就很随便,放肆。「随风讪笑,不能禁止,舌锋所及,怒触鬼神」。所以人往往福报都是从嘴巴漏掉的,所以叫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所以「阴恶之注」,因为造口业所积累下来的,阴恶就是造的罪业,「不知凡几」,多得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了。「乃犹以简厚自居」,你还自己以厚道,自己在那里自我欣赏。「吾谁欺」,你到底要骗谁?「欺天乎?」骗得了上天吗?

文章摘录自《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