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介之推这么劝谏他的君王之后,就离开了。接着讲到: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这个『怼』是指怨的意思,埋怨的怨,谁怨?这个意思是说,他的母亲对着介之推讲,『盍亦求之』,何不也去要求赏赐?你何不也去要求一下?『以死』,你去求了赏赐,就这样死了,你就不会有埋怨了。这个谁怨,就是你去要求赏赐,你也去要,要到了,你死了,你也不会埋怨谁了。这个妈妈一开始这么讲,大家接着看,他母亲也很有气节跟智能。

【对曰。】

介之推说:

【尤而效之。】

这个『尤』,我们所谓的过尤,这个「尤」就是罪过,他们的罪过我还效法。『效』就是跟他们一样,效法。

【罪又甚焉。】

我的罪又更深重了。我已经知道他们是错的了,我还去效法,那我的错就更深了。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我已经讲出来,因为他已经劝过文公了,我已经讲了他们不对的地方,「上下相蒙」这些问题。『不食其食』,就是不该再,这个「食」是指俸禄,就不应该再接受赏赐、接受俸禄了。我们从这些谈话当中可以看出来,介之推很有气节,而且他也时时不愿意做出违背自己良心心意的事情。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好!你不要赏赐,你也让他知道一下你不要赏赐。你去让他知道一下,你很有气节,不要赏赐。意思就是也让他知道一下,这样好不好?

【对曰。言。身之文也。】

言语是身体的文饰,这个文饰,饰是装饰的饰,就是所讲出来的话,其实就代表我们这个人。我们去讲就代表我们的心态,是身体的装饰,是我们人的文饰、装饰。

【身将隐。】

我已经打算要隐遁了。

【焉用文之。】

何必又去跟他讲?

【是求显也。】

这个『是』,就是指假如我又去跟他讲,我不要赏赐这些言语,好像又是想求显达,可能有那个嫌疑。所以他是下定决心,不只不求赏赐,连表达自己不赏赐,他都觉得不用了。

【其母曰。能如是乎。】

你真的能这么做吗?真的不后悔吗?真的下定决心了吗?假如你是真的:

【与汝偕隐。】

好,那妈妈就陪着你,跟你一起隐遁。

【遂隐而死。】

他们隐遁,最后死去了。

【晋侯求之不获。】

晋文公想求介之推回来,可能后来冷静下来,觉得介之推讲得太对了,可是求他回来求不到,最后介之推跟母亲死在绵山。

【以绵上为之田。】

『绵上』在现在的山西介休县。『为之田』,这个「田」是祭田,介休县,以这个地方为祭田。文公觉得祭祀介之推,而且他说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这个『志』是指表现、彰显我的过失,就封绵上为介之推的祭田,让天下的人都记得我的过失,就是没有珍惜这个忠臣。

文章摘录自《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