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口如一。】
讲了一定做到,心口一致。
【言行相顾。】
意思也是说了一定做到。
【历始终而弗贰。】
自始至终,这个心都没有变,没有二心。就是再怎么辛苦,都不会有二心,都不会违背道义。其实我们刚刚举的这些例子,他们在人生的日子当中轻松吗?虽不轻松,但是他的心踏实,他的心无愧。其实我们现在的人很难体会到孟子讲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所有道义应该做的事都尽到了,没有对不起良心,那是大乐,那躺下去五分钟就睡着了。要吃安眠药的,除了身体不是很好之外,从心上来讲,一定心里面觉得对良心有愧的事情,常常在那里想。好,别吃安眠药了,赶紧去做,「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我们以前听司马光先生讲到,「平生所为之事,无有不可语人者」。司马光先生说他这一生所做的事,没有一件见不得人的。我自己一听完,没机会了。都有机会,浪子回头金不换,我们从今天开始做的任何一件事都能像司马光先生一样,那我们就对得起司马光先生给我们的表演、给我们的榜样。所以『历始终而弗贰』:
【处常变而不移。】
这个『常变』也是指人世间的际遇、因缘变化也是非常大,但不管遇到任何人生的境界、困难,也不会改变这个信念。其实,一个人信义的力量非常强。我们看,我们上一代、上两代的妇女,妈妈很辛苦,养那么多孩子,而且还是大家庭,公公婆婆甚至小姑小叔都得照顾,没有喊苦,没有喊累,她力量从哪里来?忠信、信义的力量。现在小家庭了,物质也比较丰富了,结果现在的妈妈不是没喊苦,一天可以喊好几次苦。为什么?她那种信义的力量愈来愈弱,自我的念头愈来愈强。所以人愈自我心量愈小,能力就愈来愈小。信义愈强,心量愈大,潜力就愈来愈大。所以有句话叫「为母则强」,一个母亲对家庭有责任的时候,那个力量愈来愈强。本来弱不禁风,孩子一生,左手抱一个,右手拉一个;甚至发生火灾的时候连冰箱都抬出来了,真有。那存了多久才买到的东西,拿出来了,结果拿出来以后,三个男人把它放回去,抬不动。
【大信不约。】
你看古人的诚信,没有任何纸上的约定,但终身不变。所以:
【岂仅在然诺盟誓间乎。】
这种信义岂止只是在这些盟誓、写契约这些而已?这些是形式。古人是没有这些形式,都终身不违背,而且多做少说。这种山盟海誓不挂在嘴上,但是是真正每天尽心尽力去尽到他的道义。我们现在是说很多,每次没做到,因为这个这个,因为那个那个,又找一大堆借口。
【女子之信。】
女子的这个信:
【尤以守贞为主。】
坚守贞洁。这从女子的心境来讲,首先女子她的感情很专一,当她很专一的时候,她先生去世了,她在情感当中,她继续专一,因为「事死者,如事生」。我们也有看过长辈,先生先走了,看她常常在自己的先生牌位前面,「孩子现在表现怎么样、什么情况,你不要担心」,就是那种心境,就好像先生就在他的身边一样,用情很专。让她再去跟一个男子结合,她在心理上,她不愿意。这是从夫妻的这种用情的专来看。再来,因为人她是有感情的,她嫁过去之后,她跟公公婆婆有感情。所以假如她先生走了,公婆又没人照顾,或者那个情感就像父母一样,那在情感当中她也会觉得要专。所以人有时候现在在思考这些问题,只会觉得,她少受点苦,她过点好日子。古人在感受、思考事情,她不是以自利为出发点,她会从这种道、义当中去思考,还有那分情感,还有责任。
很多女子她不改嫁,是她一改嫁,孩子她就没办法照顾。有时候她嫁的时候夫家不接受,这孩子有可能又放给爷爷奶奶,她不忍心这么做,孩子是她亲生的,她觉得应该尽力的把这个孩子带大。有一些男子,妻子去世了,终身没有娶,也有。为什么?他怕太太娶回来了又生了孩子之后,会对前妻的孩子有分别心,他宁可不娶,好好的把孩子带大。不管怎么做,可能每个人他面临当下的家庭状况是不一样,可是古人在思考这些事的时候,那分心都是把义摆前面、把信摆前面,而不是把自己好不好摆在前面。
文章摘录自《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