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夫义。德之宜也。

夫义。德之宜也。】

这个『义』,它是一个人的德行。这个『宜』字,就是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也有本分的意思在其中,「宜」就是应该的。那什么是应该的?其实五伦当中都有应该尽的本分,上位者仁爱是本分,包含接受人家的恩德,受人点滴,涌泉相报,这也是做人的义,这种情义、道义在其中。

我们先来看一篇文章,三十二页,「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这个《战国策》,从书名当中了解,它主要是记载战国时代这些读书人,叫游士。他游走在各国间,有些国家的领导者觉得很认同他们的理念,就用他们。这些游士、谋策之士,他们谋划很多策略,把这些故事记下来,叫《战国策》。而且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时间写出来的,它里面的内容很长,有三十三篇,从春秋以后记到楚汉相争,这整个过程二百四十五年之间。所以不是一个人写的,也不是一个时间里面写出来的,是刘向后来把它归整了三十三篇,就是我们现在看的《战国策》。刘向,我们之前读的《说苑》,也是刘向编的。「冯谖」就是战国时代的人物。「客」,我们之前有跟大家提到,战国时代有个风气就是养士,养这些读书人在家里做客,有些需要或者危难的时候,这些食客就替他们出力。有的多的,家里的食客几千人都有,像孟尝君那个时候好像号称养士三千。三千人都住在自己家里面也相当可观,可见他们家有多大。这整个故事,冯谖是个主要的人物,我们直接来看文章:

【齐人有冯谖者。】

齐国有一个人叫『冯谖』。齐国的首都在临淄,山东临淄。当时战国有七雄,春秋有五霸。战国七雄是韩、赵、魏、齐、楚、燕、秦,就这七国,只有这七国。可是春秋时代有几百个国家,到战国以后统统被兼并了,最后只剩七个国家,叫战国七雄。不要说春秋五霸,所以春秋国家比较少,不是,春秋时候国家几百个,到了战国,最后强国把弱国并吞掉,只剩七国。

【贫乏不能自存。】

他非常穷困、贫穷。『不能自存』,就是自己不能生活、不能生存,没钱。

【使人属孟尝君。】

他请求朋友,这个『属』就是嘱托,嘱托朋友去告诉孟尝君,能不能到他底下做客。

【愿寄食门下。】

愿托身于他的门下,希望做他的门下食客,有这个意愿表达出来。

【孟尝君曰。】

刚好来了之后,孟尝君问他:

【客何好。】

客人,这位朋友,你有什么嗜好?

【冯谖曰。客无好也。】

我没什么嗜好。当然,这是孟尝君在对他了解一下,这个人到他的门下来,要了解他的背景,甚至他的能力在哪里,问他有没有嗜好没有。

【曰。客何能。】

这是能力、本事,您的本事、专长在哪里?

【曰。客无能也。】

我什么能力都没有。孟尝君可能问到这,也快问不下去了,第一次见面问的两个问题是这么回答。

【孟尝君笑而受之。】

他笑一笑:「好,您就住下来。」这里看到什么?孟尝君还挺有度量的,人家既然有缘想来,纵使没什么能力,也让人家先住。所以『孟尝君笑而受之』:

【曰。諾。】

好,你就住下来。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因为旁边的仆人,刚好看到孟尝君跟冯谖的对话,所以身边的仆人就觉得孟尝君是,这个『贱』就是轻视、看不起,冯谖。其实,旁边的人是在揣测他领导的意思,会不会揣测错?底下的人一揣测错,之后对人态度不对,最后人家会把罪怪在谁的头上?怪在他领导的头上。所以底下的人不要乱猜,可以直接问。而且那个猜的念头不是很好,既然让我们去服务别人,就要尽心尽力服务,哪怕领导是轻视别人,我们都应该尊重去照顾客人。这样也是在提醒自己的领导,要平等真诚,不能看人大小眼。真的,自己的领导假如看人大小眼,他的事业,包含他的团队,人心迟早出问题。「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管晏列传」最后结语不就是这几句是重点吗?你们怎么回应得不是很自然。我很了解,因为你们背到后面没力气了,总要善解人意。所以一个做属下的人,应该是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不是揣测上意,那都有谄媚在里面。真正好的领导者,反而都是看一个人是不是老实做好他的工作本分。结果因为揣测上意,觉得孟尝君瞧不起他,所以『食』,这个「食」就是给他吃,跟饲养的「饲」相通。『草具』就是非常粗恶的食物,就是淡菜粗饭这些东西给他吃,是最差的待遇。

文章摘录自《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