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论语》是真理,永恒不变。「蕴含万理,故曰理也」

三国时代曹魏的何晏,他着了《论语集解》,这是一部非常有影响力的《论语》注释,搜集在《十三经注疏》里面。《论语集解》后来在宋朝时代邢昺做了一个注疏叫《疏》,疏是解释何晏的《集解》的。何晏的《集解》是集合前人的批注,所以他之前的这些批注现在已经很少能找到。《论语集解》留下来可以说是最古老的对于《论语》的注释了,也是最权威的注释之一。邢昺就给它做了一个注疏,里面讲到「论者,纶也、轮也、理也、次也、撰也」,他解释这个论字,从六个方面来解释。他说这个书,「以此书可以经纶世务,故曰纶也」,你读了这本书,可以通达世务,就像宋朝赵普宰相所说的半部《论语》能够定天下,所以他用这个纶,经纶的纶。

 

「圆转无穷,故曰轮也」,这个轮是车轮的轮。车轮它是圆的,它是不断的运转,没有穷尽。这说明什么?真理像无穷无尽在旋转的车轮一样,一直向前,它不会因为时空的改变而停止它的运转。所说的是《论语》是真理,永恒不变。「蕴含万理,故曰理也」,这个理是道理的理。《论语》这部书里面蕴含着一切的道理,做人、处世、接物的道理,所以称为理。「篇章有序,故曰次也」,次是次序的次。非常的有它的次序,特别是每句话都有很缜密的逻辑,很有道理。下面说,「群贤集定,故曰撰也」。群贤是孔夫子的弟子们,他们共同来论纂、会集、修定,使到这个《论语》,当然不只是孔子的弟子,是好几代人的努力,才编撰成这部宝典,所以称为撰,撰写的撰。从这六方面来讲,也很有道理,所以称为论。

 

这个语,邢昺引郑玄,东汉的经学家郑康成,他在《周礼》注云所说的「答述曰语」。这个语是什么?回答,夫子回答这些弟子们,当时的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夫子自己说,他叙述一个问题,叙述一种观点,这叫语。「以此书所载皆仲尼应答弟子及时人之辞,故曰语」。所以这是应答之言。「而在论下者,此经论撰然后载之,以示非妄谬也」。语放在论字后,叫论语。这是讲到,这个论是经过大家的编撰、会集之后记载下来的,所以是没有虚妄、没有荒谬的。如果是中间有错误、有虚妄,那肯定会被删除出去,就不会留在《论语》当中。所以《论语》可以说句句都是真理、都是精华,字字珠玑。刘熙跟何晏这两位大学者,他们从《论语》的内容以及功能,它的价值来说明这《论语》的名称,也确实有他独到的见解。所以因为他们二人的影响,后人都把《论语》的论字念成论(音伦)就不念论了。当然是着重显示《论语》这部书它讲到的伦理、经纶、轮转之义,是教化人伦、经纶世务的这种价值。当然班固认为这是论纂,念成论(去声)语,也未尝不可。这是古人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说法都很好。

 

下面我们来看《论语》的纂辑者,就是谁编辑的,以及它成书的时代。清代的一个学者叫章学诚,他说《论语》最晚记录的是曾子逝世时候的事情,从这里可以看到,那决定不是曾子自己记录的。曾子是孔子的学生,而且是孔子最年轻的学生,这里可以看到,大概至少是曾子的学生,曾子的弟子他们记录的。曾子他逝世在战国初年,春秋战国,战国初年。所以《论语》的成书大概应该是战国时期。这么样的推断也很有道理。

文章摘录自《四书研习报告——论语》钟茂森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