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就是同类的人,所谓志同道合的人,他们也希求成圣成贤,听到你在这里学习圣道,所以欢喜来亲近你。当然志同道合者相聚一堂,这是非常令人快乐的。所以不亦乐乎这个「乐」是见到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一起来学习,这是非常快乐。从远方来的朋友令我们很快乐,在周围的朋友他们来亲近你学习,当然你也是非常快乐,远近的朋友大家共聚一堂。《朱子集注》当中引程子的话说:「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故可乐」。因为我自己行善,这个声名慢慢远播出去,远近志同道合的朋友都来跟从我们学习,愈来愈多(众就是多),这是非常令我们快乐的。为什麽?因为圣贤之道可以令更多的人不亦悦乎。我自己得到不亦悦乎,现在也让大家一起不亦悦乎,这叫与民同乐。这个话反过来我们也要知道,我们需要在学道的过程中亲近师友。《礼记.学记》里面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不能够自己闭门造车,应该向先辈,向有成就的人,向善知识去请教、去学习。等到自己学有所得了,自然也会有志同道合、仰慕自己的这些人从远方来请教,我们也毫不吝法,把自己平生之所学全部供养出来。《孟子》里面讲到,「君子三乐」,其中一乐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
底下第三句是讲,『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有怒的意思,就是心里不高兴,烦恼、瞋恚了。当别人不知道自己德行学问的时候,我们所谓的怀才不遇,没有人赏识,没有人知道,君子也不会有怨恨,绝不会怨天尤人。《朱子集注》当中引尹氏的注解说:「学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愠之有?」这句话讲得很好。前面第一句是「学而时习之」,是讲自己要学,跟别人没有关係,学不学自己来决定,绝不因为别人知不知来改变自己学习的目标、学习的进程。知不知道,是别人的事情,与我何干?不影响我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我还是这麽喜悦。因为这个喜悦不是建立在别人的身上,不是建立在别人知不知道的基础上,所以何愠之有!哪里会有怨天尤人,哪里会有怀才不遇的感慨?有这种感慨,正说明心中已经有愠,有愤怒,有不满了,怎麽能够称为君子?
文章摘录自《四书研习报告——论语》钟茂森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