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大学》里讲的,最重要的,讲到最后就是格物。我们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要正其心,诚其意,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就是什麽?格尽自己的物欲、烦恼、妄想。所以物格而后知致,把自己的妄想烦恼都格掉了,我们真正的良知才能够现前。所以这个学就是致知,时习就是用格物的功夫,学而时习就是格物致知。《大学》里又讲格物之本就是修身。你看《大学》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根本就在于修身。所以这个格物的物,广义上讲,包括宇宙万事万物。这个格是正的意思,让宇宙万事万物都正了。怎麽样让宇宙万事万物都正?我的心正了,万物就正。为什麽?因为万事万物皆由心现,不出我这一心。心外无物,整个宇宙便是我心。我要正我的心,这就是讲修身。修谁的身?修我的身,不是修别人的身。学圣贤之道,最重要是反求诸己,从自己这一身修下去。不能够开始就拿着圣贤之道去衡量别人,看你这个人不符合礼,那个人又很多贪瞋痴慢的习气烦恼,一天到晚看别人的缺点,这就不叫修身。从自己身开始修,这叫格物之本,你叫知本了。你这一身修好,你就能感化多身。怎麽感化?这里讲的有朋自远方来,你就能感化,你能与人同乐。那还有一些没有感化的呢?没感化的是因为我的心还没有诚到极处。「诚之所至,金石为开」,金石都能够感化,何况人心!那我为什麽没有感化他人心?因为我诚还没够,所以还要更加努力的反求诸己。所以人不知而不愠,怎麽能够怨别人,怨别人不能够敬重我的德行学问?没有反过头来想想,自己的德行学问能不能够堪受别人的敬重?要反求诸己。
文章摘录自《四书研习报告——论语》钟茂森博士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