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孝悌是德之本,修身就是孝悌,孝悌是具体落实。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是孔子的弟子,姓有,名若,有若。在这里称呼有子,想必是有子的学生把这句话写下来的,所以称呼老师叫有子。『孝弟』在《朱子集注》里面解释说,「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这个解释非常的浅显易懂。对父母有爱心这就是孝,心必有其事,对父母一定要尽心竭力的去侍奉。对兄长,还是用这个爱心,善事兄长也是尽心竭力的奉侍。这个心对父母叫孝,对兄长叫悌,实际上同是一个仁心。这个仁心在五伦关係里面的运用就有不同的德,对父母叫孝,对儿女叫慈,父慈子孝;对兄长就是恭敬,对弟弟就是友爱,兄友弟恭;对领导是忠心,对下级是仁爱,爱护他、关怀他,君仁臣忠,君是领导,臣是被领导;在夫妇来讲,夫义妇听,义就是讲道义、恩义、情义,听是温顺、和谐;跟朋友之间,跟一切的亲友,做到长惠幼顺,互相的要有恩惠,长一辈的,或者是年长的,对年幼的要有爱护、恩惠;年幼的对年长的,要顺服、要尊重。你看五伦里面讲的十义,就是十种义务,都是同一个仁心的体现。这个仁心,我们现在讲爱心,仁者爱人。

 

 

 

一个人能够有孝悌,他就很少会犯上。『犯上』是干犯在上的人,譬如说被领导的(下级)对于领导干犯、冒犯。这个『鲜』就是少的意思。『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未之有也,是没有的事。这个作乱就是悖逆争斗的事情,叛乱。这句话,《朱子集注》当中解释说,「此言人能孝弟,则其心和顺,少好犯上,必不好作乱也」,这是非常直接的解释。一个人能够有孝心、悌心,能够孝敬父母、尊重兄长,他的心是和顺的,这个和顺的心怎麽可能有犯上!犯上是一种悖逆的心,现在我们讲逆反心理。有逆反心理不是好事,现在有逆反心理,将来就会犯上作乱。不犯上,也就不可能会作乱。

 

 

 

这句话有子讲,为人孝悌,不好犯上,不好作乱,是承接着前面一章,学而时习之这章接下来讲的,这里面也有一点连带的关係。前面讲的学,学什麽?大学之道就是讲什麽?明明德,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是对内的,内心里的学问。在外的学问,新民,也可以叫亲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亲民就是爱护关怀大众,让民众也能跟我一样明明德。还有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在外。内是体,外是用。这个体是仁,仁爱的仁,外面这个用是行仁,也就是为仁。这里讲的『其为仁之本与』,这个「为仁」就是行仁的意思,就是仁之体的运用。夫子的学问就是仁学,所以待人处事接物无不是仁。因为他已经恢复仁之体,就是明明德,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体恢复了,用出来的无不是仁。这里举出孝悌,这是行仁,这也是修身的含义。「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不管你是什麽样的人物,你是什麽样的阶层、福报,你都要修身,修身是根本。这里举出孝悌来做例子,孝悌是德之本,修身就是孝悌,孝悌是具体落实。《中庸》上讲,「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所以修身具体而言,在这里讲孝悌,孝悌就是仁的落实,仁的运用。一个人有孝悌,他不会犯上,不会犯上,这一家就齐了。像儿女对父母绝对没有冒犯,没有逆反心理,这叫齐家,家里和谐了。家齐而国治,不好作乱,这就是国治,就国家和谐了。所以和谐社会,从我家做起。《大学》里讲,「一家仁,一国兴仁」,就是这个道理。讲来讲去还是依仁而修。

文章摘录自《四书研习报告——论语》钟茂森博士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