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个务本的务字是专力的意思,就是专在这上下功夫。本就是根本,君子修身立德抓住根本。本立而道生,这个根本立了,这个道自己就自然生了。什麽道?具体而言是大学之道、圣人之道。所以圣人之道,它的根本在哪里?孝悌。可以说整个圣贤之道就是孝悌的圆满落实。因此这里讲孝悌是为仁之本,这是抓到了根本,能够孝悌,仁道自然而生。所以《朱子集注》里面引程子的话说,「孝弟,顺德也,故不好犯上,岂复有逆理乱常之事?德有本,本立则其道充大。孝弟行于家,而后仁爱及于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也。故为仁以孝弟为本。论性,则以仁为孝弟之本」。程子讲,孝悌是顺德。这个顺德是什麽?随顺自性的德行,也就是性德的意思。有顺德就不好犯上,怎麽会有悖逆伦理、坏乱伦常的事情发生?所以德有它的根本,根本立了,所修之道也就能够发扬光大。像一棵树,根深则叶茂。所以孝悌在一家当中能够落实。谁落实?我落实,不能要求别人,要从我做起。这个孝心扩展出去,对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用孝悌之心,这就是仁爱,仁爱及于万物。孟子讲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就是孝悌之心的发扬光大。所以圣人没有别的,孟子讲的,「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尧舜是圣人,圣人讲什麽?就是孝悌的圆满落实,他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像对自己的父母兄长一样的去尽孝悌,这就是圣人。所以为仁是以孝悌为根本,这是从修德上来讲。
底下说性,论性是性德上来讲,仁是孝悌的根本。刚才讲的,仁是爱心。这个爱心,对父母就是孝,对兄长是悌,对不同的关係就体现不同的德行,都是同一个爱心。所以论性,仁是孝悌之本;论修,孝悌是为仁之本。讲修德和性德,从这两方面讲。性德是本有的,仁义礼智这是性德,人人本来具足的,一个都不会欠缺,每个人一点都不会欠缺,圣人如此,我也如此,你也如此,他也如此。但是我们现在迷失了性德,就是《大学》讲的,没有明明德,是迷了我们的明德。那怎麽办?要靠修德。修德是什麽?孝悌,为仁,去行仁就是孝悌,这是修德。所谓修德有功,性德方显,你不去修,虽然你有性德,你也没有办法回归自性、让性德显发出来,所以一定要修,修身为本。
文章摘录自《四书研习报告——论语》钟茂森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