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一章大概我们都是非常非常的熟悉,它就是我们常念的《弟子规》的总纲领。一部《弟子规》就是以《论语》这一句话来贯穿下来,是清朝李毓秀学者,根据孔子的这一句话编写出来的,教导童蒙,教导弟子,如何修身立德,成就学业道业。这里说的弟子,一般人只觉得这是对童蒙讲的、小孩讲的,其实不然。小孩固然从小就要学习,《弟子规》是清朝以来的童蒙教材,家家户户都要念。现在我们看到《弟子规》已经普及到全社会,很多家庭都用《弟子规》来做为孩子的教材。可是要知道,弟子在这里是广义的,不只是对童蒙。孔子说的弟子是圣贤弟子,具体而言孔门弟子。孔老夫子他讲这句话,我们可以想像出来,是要求那些弟子们,你们要来这里学习,你们首先要做到这个标准,你要做不到这个标准,你就不能是弟子了。所以这是学圣学贤的根基,我们不可以忽略。

 

 

 

《弟子规》根据这里讲到的七科,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七科,来进行演绎,写出一百一十三桩事,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个字,写得非常全面。要学习四书,四书是大学的课程,入学的标准在哪?在《弟子规》。《弟子规》我们要都做到了,四书才能够入得进去,四书是教我们成就圣贤之道。所以《弟子规》是四书的具体落实,是行门。这里讲到的七桩事,详细的解说我们可以去学习《弟子规》。《弟子规》过去蔡礼旭老师有详细的讲解,我也曾经讲过两个版本,都可以拿来参考。这里简单的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第一桩事情是『入则孝』。这是讲在家里,入是指在家里,必须孝养父母。孝养父母里头,包括孝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志。能够为父母做饭、洗衣服,在物质生活上供养自己的父母,这是养父母之身,必须要尽心竭力。养父母之心是让父母生欢喜,让父母心安。养身和养心比起来,养心更为重要。《孝经》里讲到,「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对父母要恭敬,使父母快乐,这才是真正的孝养。另外养父母之志,父母的希望,父母的志向,对儿女的期许,我们都要努力的去实现,这是尽孝。到最后自己要成圣成贤,真的是光耀门楣,这是大孝。

文章摘录自《四书研习报告——论语》钟茂森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