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选择配偶重德不重色。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一章是跟我们讲伦常的道理。伦常这个伦就是五伦的关係,常是不变的意思。五伦的关係,所谓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这个关係每个人自出生以来就面对的。古时候如此,现在如此,未来还是如此。中国人如此,外国人还是如此。它并不以时代的变迁、地域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所以称为常。这一章是子夏所说的话,子夏是孔子的弟子。夫子说,子夏、子游是孔门四科里面文学最好的。他这里讲『贤贤,易色』,这是讲到夫妇这一伦。夫妇是人伦之始,有夫妇才有父子,然后才有兄弟、君臣、朋友。夫妇这一伦讲究的是贤贤,易色。「贤贤」第一个贤字是动词,是贵重的意思,以什麽为贵?第二个贤字就是贤德的意思,就是以贤德为贵,重贤德。「易色」,这个易是当轻字讲,轻重的轻,色是美色。贤贤,易色,是讲夫妇,就是嫁娶、选择配偶重德不重色,就是这个意思,这是正人伦之始。

 

 

 

讲完夫妇以后就讲父子之间的关係。『事父母,能竭其力』,这是讲儿女对父母的尽孝,孝顺父母尽心尽力。『事君』,这是讲到君臣之间的关係,事奉领导。君,狭义来讲,一国之君,国家领导人,总统、主席,这是国家领导人,广义上讲,一切团体的领导。『事君能致其身』,致就是当委字讲,委身,也就是把自己的身都捐献出来,能够先公而后私,能够忘我工作。忠心耿耿、尽心竭力去服务,为祖国、为人民服务,这叫事君;为自己的团体,为自己的领导尽忠,这是致其身的意思。这是讲到君臣这一伦。

 

 

 

第四个是『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是朋友这一伦。跟朋友交往,必须要讲求信用。「凡出言,信为先」,言语、办事都能做到无欺,这叫有信。五伦这里讲到四个方面,第五个是兄弟(长幼之间)当然也含在其中。子夏这里说,能够把人伦尽到,也就是敦伦尽分,尽到自己本分义务,处理好人际关係。人与人之间的关係不外乎这五伦,你都能处理好,『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即使是说你没有学问,我也不相信,我说你一定是有学问。为什麽?朱熹朱夫子讲得好,人无伦外之人,学无伦外之学,人必定是在这个五伦关係当中的人,他不能离开群体。所以这个学问就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係,它没有伦外的学问。所以这是讲到五伦是为学之本,能够敦伦尽分这就是学问。

 

 

 

这里子夏谈到夫妇、父子、君臣、朋友这四个关係,能够真诚、切实的去力行,去处理这个关係,使关係和谐,尽到自己的义务,这就是尽其诚。我们求学所求的不外乎如此。能够做到把这伦常关係都处理好的,两种人,一种是生而知之的,天生资质非常高,这是我们讲的天才,不用人教他就能够善于处理人伦的关係,使人人都生欢喜心,另外一种人是真正通过认真的学习、力行而达到。孔夫子自己说,「吾非生而知之」,那必定是学而知之,所以这不就是学吗?所以这个学问不在乎你有没有文凭,不在于你是不是拿到博士学位,真实的学问是看你能不能处理好伦常关係,能不能够尽到自己的义务,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叫「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你能够做一个好榜样,引导社会走向和谐,这是真实的圣贤学问。

文章摘录自《四书研习报告——论语》钟茂森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