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详解

  蔡礼旭老师解读: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一个有德行的人,自然而然他的名声会传递开来,是不是坐著宣传车去讲的?绝对不是。因为德风会吹出去。所以孔老夫子在《论语》里也提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这个「小人」是指一般的平民老百姓;草上之风,必偃。这个「偃」是指草低下身来,代表这德风一吹过去,所有这些平民老百姓都会受到教化,都会跟著学习、跟著效法。所以当然最重要的,这有德行的人一定要有真实的道德学问,自然而然会达到桃李不语,下自成蹊的效果。所以孔夫子当时候在讲学也是快速的发展,很多各国的读书人都要来跟夫子学习。
  诸位朋友,夫子时时刻刻在想著哪一些事?那我们又时时在想著什么事?因为「相由心生」,心所想一定会表现在处事做人日常生活之中。当我们可以去理解到,圣贤人他的所想跟我们之间的距离有多大,我们就知道如何赶上来,「纵去远,以渐跻」。诸位朋友,我们平常都想什么?有没有想股票是要上还是要下?还是在担心儿子这一次数学会考得怎么样?
  夫子在《论语》里面有提到,他每天所忧虑的四件事「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夫子每天非常积极的修养自己的德行,所以他担忧的是一天空过,所以不能德之不修,不能学之不讲。自己有所领会的这一些道理,一定要把它讲出来,让更多的人受益,让更多人的慧命得以长养。闻义不能徙,只要知道正义的事,一定当仁不让去做;不善不能改,时时想著自己还有哪一些缺点要赶快修正,不能懈怠。所以夫子有这样的存心,所以他的德行,他对於人群的贡献,自然而然愈来愈大,自然而然赢得所有这些平民百姓对他的尊敬,对他的爱戴。所以「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绝对不是因为他长得很帅,绝对不是从容貌,容貌决不可能让一个人打从心里佩服,那是不可能的。
  下一句『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他的声望也会自然而然传扬开来;「人所服,非言大」,一个人的才华绝对不是自己在那里夸大,在那里炫耀,而是因为才华让人家打从心里佩服,而这个「才」绝对都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上,哪一个基础?德行。假如有才无德,能不能让人家佩服?不行。所以这一句的前面是讲到行高者,一定要有德行。由於他有德行,他所学的才华都是在一个目的出发,能够利益家庭、利益社会,所以他这一些才华一定会让人佩服、让人受益,大家会对他很服气。绝对不是说拿了这个才华只为了一己之利,那就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我们往往看到很多人才华很好,都会心生羡慕。可能孩子也会这样:怎么这么厉害!这个字怎么写这么好!歌怎么唱那么好!能够把字写得很好是结果,原因在哪里?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小朋友,不能只羡慕他人,要看到他这么好的本事的背后绝对不是一蹴可几。所以「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所有的本事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让孩子建立这样正确的态度,绝对是有恒为成功之本。
  所以我们看到《弟子规》书法写得很漂亮,是杨淑芬老师亲笔写的,看了我们都会觉得写得很好,很羡慕。老师写了多久?已经四十一年了,从五岁开始写书法。老师说她们以前练书法,一天都是练一叠的纸,一叠纸,都是这样一点一滴磨炼出来,才能现在拿起笔来随心所欲不逾矩。所以确实都是要有用心、有付出,加上恒心,加上有那一颗为人服务的心,她的才华才能不断的向上、不断的突破。所以老师现在写很多的字帖,往后都要出书,要挂到网上,然后写著「欢迎翻录,功德无量」。
  希望刚好自己有这么好的家庭,因为老师的父亲就是书法家。而她的父亲也是二十七岁才开始学书法,所以父亲给了老师一个很好的榜样,只要好学都不会嫌太晚。诸位朋友,听完之后,有没有想要拿起书法来练?父亲有这么好的榜样,有这么好的家庭成就了她的才华。所以要取之社会,要用之社会,决不能白来这一遭。「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周泳杉老师解读: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這是「德用服化」,這告訴我們只有道德才能解決問題,它的果益,就是它的效果,它的利益在哪裡?只要證到道德,只要順著道德,只要隨順道德,天下和順,災厲不起,國豐民安,世界和平,這是果益,只有這個才能解決問題,其他的不能解決問題,它把利益告訴我們。『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這叫名符其實。『行高者,名自高』,你看名符其實。他要不要廣告,他要不要宣傳?他不要,他不需要。他要不要吹牛?他也不需要,統統都不需要,這是實際的利益。
  我們看到范文正公他的為人處事,我們就知道確實印證了這兩句話。一個人為什麼他受到後世這麼多人的敬仰,受到這麼多人的崇敬?我們中國人講的,「立德、立功、立言」。而立功跟立言建立在立德的基礎上,立德是根本,功是指他的行為,言是指他的言教。所以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這是孔子講的。有德的人他一定有言,他說出來的話就利益眾生。為什麼我們說出來的話會傷害別人?會造成誤解?會讓人難受?因為我們的德不夠。所以解決問題不是訓練口才,不是學哪一個知識,累積什麼樣的知識,累積什麼樣的技能可以解決的,這個東西不能解決問題,這不能解決問題。所以這裡其實他已經把道學的利益給我們標出來,為什麼我們要拓開心量?因為「行高者,名自高」,因為「才大者,望自大」,它真能解決問題。為什麼我們不用搞自私自利?因為自私自利只會給你添無限的麻煩,它把果益給點出來了。

 

 

  钟茂森博士解读:
  我们真正培养爱众的那种仁心,对一切的众生都仁爱、慈悲、关怀、帮助他们,这种行就高。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仁爱之心越大,他的品行就越高。真正品行高的人,他就会逐渐为人所知,为人所恭敬、爱戴,那么他的名望就自自然然高起来了。这是叫做实至名归,他不是去求的,他是自自然然的,因为他的道德学问,他的这种仁爱,这种心行很高,所以名望也非常高。
  那么大众都是很识货的,我们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秤,你是不是真的品行学问高,还是只有这个名气,名不副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你不是真的德行高,只是名高,那么名不副实,慢慢地大家看出来了,也就疏远你了。“人所重,非貌高”。貌似很高,这种高包括什么呢?比如说你有高的学位,你有很大的资产,可能地位很高,名气很大,这一些都属于貌高,不是真正的高。真正的高我们要看他的道德、品行、学问。
  “才大者,望自大”也是如此。名望一定是跟着一个人的才华、学问相配,才华大的当然名望就大,人所佩服的并不是他的这种名望或是他说得怎么好,要看他有没有真才实学。你看古来的大德,都是因为有真实的道德学问,才为世人所敬仰。比如说孔子,他出生在一个很平凡的家庭,但是由于他一生不辍地追求圣贤之道,养成自己完美的人格,所以被后世所敬仰。孔子的弟子们也是因为佩服孔子的道德学问才跟他学习,并不是因为他的名气大,也不是他说得好听。所以我们要知道,看人要懂得看他的实质,什么是实质呢?德行学问,这是他的实质,他的外表我们并不需要重视。有的人他可能其貌不扬,但是他有真实的道德学问,这种人就是我们的善知识,我们应该亲近他,向他学习。在古代有一个很著名的例子,就是东晋时代,有一位道安法师,这是一位佛门大德。他在年轻的时候,因为长得很矮小,很丑陋,所以被人看不起,可是这个人真有德行,真有才华。他出家以后,还是个小沙弥,他的师父就让他扫地去,有一天他就跟他师父说:“师父啊,我在这儿扫了很久了,你能不能给我一部经啊,我想学习一下”。师父就随手拿了一部《辨意经》给他,你拿去看吧。第二天,道安法师回来见师父说:“师父,这本经我已经会背了,你能不能再给我一部?”这个师父觉得很吃惊:“什么?你能背了?”因为《辨意经》有5000多字,一个晚上能背下来那是天才啊!这个师父又给他一本《成具光明经》,这本经有一万多字。结果第二天道安法师又回来:“师父呀,这本经我也会背了。”师父看着他,皱着眉头说:“出家人不能打妄语!”道安法师说:“我没有打妄语啊,不信我背给你听。”于是他就把这两部经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背了出来。他的师父知道自己小看这位小沙弥了,这位小沙弥确实有过人的天赋。就对他说:“你不必在这里了,我已经没有能力来教你了”,就劝他另投明师。所以道安法师看起来其貌不扬,但是他有真实的道德学问。后来他学佛很用功,博闻强记,而且依教奉行,成为了一代祖师大德。他对佛教的贡献也很大,因为他才华出众,知识渊博,道行很高,所以名望也很高。真的叫做行高之后,名望就跟着高了。因为他的名望大,办了很多佛教的事业,比如建很多译经场,很多梵文的经典被翻译成中文。而且道安法师还礼请了印度的一些高僧大德来中国传法,翻译经典。我们知道当时很有名的一位翻译家——鸠摩罗什大师,就是道安法师劝当时的皇帝符坚去西域龟兹国邀请来的。道安法师门下有很多高徒,很多大师级的出家人,都出自于他的门下。最有名的慧远大师,我们净土宗的初祖就是他的高足之一。而且道安法师还制定了很多佛教的制度,包括僧尼的戒律,从他那时候开始,他把所有出家人的姓改成姓“释”,释迦牟尼佛的“释”。所以这都是“行高者,名自高,才大者,望自大”,这是最好的一个例子,这是中国所说的“丑僧俊道”。这个出家人长得丑,但是他的道行却是很俊的。
  现在我们有幸跟随净公恩师来学法,学习净土法门,懂得什么是佛教,懂得要求生净土,了脱生死轮回,这都是恩师对我们的深恩大德,让我们遇到这种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法门。恩师在全世界名望也很大,这种名望大也是实至名归。是“行高者,名自高”。师父上人今年八十一岁了,我们刚刚为师父上人庆祝过他的生日。他对佛法,对这个世界贡献很大。第一个我们说他近五十年的教学,真的是效仿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讲经三百余会,所以师父上人真正是世尊的好弟子。他率先指出佛教不是宗教,是教育,是佛陀教育,教导我们如何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这是开风气之先,以前人没有提过,想想佛教确实是教育,不是宗教,宗教讲神的,讲上帝的,佛教称佛为本师,我们三宝弟子是学生,所以从这个称呼里面就可以看到,佛法讲的是师道,它是教育。所有的这些寺院里面的佛像啊,灯啊,花啊都是表法的意思,是艺术的教育。
  除了为佛教正名以外,他这一生可以说是广弘圣教。讲的佛教经典不计其数。尤重净土经典,特别提倡《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是净土第一经。这是民国的夏莲居老居士,会集诸多原译本,真的是所有的原译本的精华集大成,所以这叫净土大经。他把净土宗弘扬到全世界,老法师对其他学派的经典,也能够融会贯通,儒家经典讲了不少,道家经典也讲过。他老人家首创用高科技弘法,用卫星电视台全球播放,24小时不间断播放老法师的讲经,在网络上也是,随时可以下载,全世界各地都能够学习。另外印这些善书、光碟那真的是不计其数。就说《大藏经》,老法师在各地就送了六千套。
  除了对佛教的贡献,而且他还团结其他宗教,为世界和平不遗余力地贡献。他在新加坡,团结九大宗教,让九大宗教像一家人一样,这是世界有名的例子。他用什么方法呢?用佛教的四摄法。用布施,爱语、同事、利行,真诚帮助各个宗教,所以自然把各个宗教团结得像一家人一样。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就公开赞叹我们老法师对九大宗教团结的贡献。另外老法师在家乡安徽庐江创办的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告诉世人用伦理道德的教育是可以把人民教好的,特别是用《弟子规》的教学。他给我们讲述:世界和平怎么做呢?要知道和平首先要从内心开始,内心和平了,和谐了,才能够跟外在的这些人、事、物和谐,内心里还有对立、有冲突、有矛盾,外面怎么可能和谐呢?那怎么做呢?要以修身为本,改自己的毛病习气,这里面教学很重要。所以“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你看老法师的这些贡献,显出他是真诚地为佛法,为众生,毫无私心。有这样的行高,他才有今天这么高的名望。联合国对他这么尊重,各国领导人对他这么尊重,世界广大学佛人对他的爱戴,对他的仰慕,这都是他实至名归。正值今天(2007年3月5日)在澳大利亚图文巴净宗学院,庆祝我们师父上人49年弘法生涯的纪念;同时也纪念护持老法师的韩馆长这位护法,她往生10周年;也同时纪念师父上人的老师章嘉大师往生50周年;也纪念方东美教授、李炳南老师;这些都是师父上人的老师,所以是一个殊胜的纪念日。我们虽然没有在纪念大会的现场,但是我们在这里刚好又讲到这一句“行高者,名自高”。在备课当中我由感而发,就写了一首诗,这首诗其实也不合什么韵律,但是确是表达自己对师父上人的仰慕、赞叹,所以这首诗就题为《净公上人颂》,歌颂师父一生的业绩,请大家来指正。
  五旬说法大师行,
  佛陀教育正其名。
  广弘三教演华严,
  导归净土倡大经。
  五旬说法就是五十年说法,大师就是释迦牟尼佛,九界大师啊,释迦牟尼佛当年就是五旬说法,49年说法,我们老法师也做到了。他为佛教正名,这是教育。广弘三教就是儒释道三教都广泛地弘扬,而且特别在晚年演说《华严经》,这都是殊胜稀有的佛门大事。他一生专弘净土,其实《华严经》也是导归净土。师父上人说,学华严是为了加深对净土的信愿,《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所以懂得《华严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才能更透彻地了解。大经就是指净土大经《无量寿经》。
  卫星网路是道场,
  经碟善书遍万方,
  落实四摄联宗教,
  推行德教兴庐江。
  卫星网路就是他弘法的道场,道场并不在大。你看我们这个佛陀教育协会,人坐得不多,可是我们知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是刘禹锡的话,我后面加了一句,“寺不在大,有道则兴”。师父上人他的道场在哪儿呢?在天上,不在地上,网络卫星都是在天上。“经碟善书遍万方”,他印的这些经带啊,这些光碟啊,善书确实是周遍全球。“落实四摄连宗教”,他用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来联合宗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证明宗教是可以和谐的。这是老法师一生做的业绩。“推行德教兴庐江”,在他的家乡庐江用孔孟之道,用《弟子规》教育让这个汤池小镇兴旺起来。全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知道庐江的这些业绩。老法师这一生证明了两桩事情:宗教是可以和谐的;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
  证示和谐唯心现,
  修身为本教学先,
  仰之弥高不可及,
  始知如来应世间。
  老法师用新加坡九大宗教的和谐,还有庐江汤池镇社会的和谐,这两项成绩证明其实和谐要从心开始。和谐世界要从和谐内心开始,真正做到和谐圆满了,那就是华严境界,那就是极乐世界。所以老法师给我们的演讲系列题目叫做“纯净纯善和谐世界”。我们讲的所有题目都是这个系列之一。让我们想想纯净纯善的和谐世界不正是华藏世界嘛,不正是极乐世界嘛。从哪儿开始呢?一切法从心想生,从心开始。具体怎么做呢?以修身为本,以教学为先,这是两条古训。修身为本,那是《大学》里讲的。以教学为先,那是《礼记•学记》里面讲的。我们老法师落实了。所以我们回头看看老法师五十年教学生涯之路,真的感叹啊。仰之弥高啊,我们仰望我们老师的德行,确实非常高。像看山一样,你看到山上,山上又有山,不可及啊,就是高得看不到顶。
  这里我们多说了几句来诠释“行高者,名自高,才大者,望自大”。所以我们真正这一生用来学习圣道,希望像师父上人一样,像古来大德那样,不管你是做像世间孔孟一样的圣贤,还是像出世间佛菩萨那样的圣贤,都得努力地去学习。真正培养真实的德行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