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戒色经验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弟子规笔记熏陶戒色法系列 展开/收起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朱子集注》当中讲到,「射不主皮,乡射礼文」。也就是说,『射不主皮』这句是在十三经里面《仪礼.乡射礼篇》的文字,这里面说的。朱子又说,「为力不同科,孔子解礼之意如此也。皮,革也,布侯而栖革于其中以为的,所谓鹄也。科,等也」。我们要做一点解释,这个「射」就是射箭,孔子在这里讲的是射礼。周朝有所谓六艺的教育,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射箭在六艺中是一艺,艺是技艺。通过练习这种技艺来达到修养品德,所以六艺都是为了帮助君子修养品德的。孔子有所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所谓道、德、仁、艺。志向是取道德,这个道,「志于道」,道是无形无相,这是讲的宇宙本体。君子要证悟宇宙本体,必须要「据于德」,是依据德,修德而证道。存心是仁,用什麽去修学这个仁道,练习这个德行?「游于艺」,要通过练习技艺,所以这些技艺必须要如礼的进行。射箭有两种射,一种是军事的射箭,就是讲究杀伤力;另外一种是习礼的射箭,这个就讲究要如礼进行,孔子在这里讲到射是指射礼。射礼讲「射不主皮」,这个皮,朱子解释是皮革。「布侯而栖革于其中以为的」,这就是讲,一块布把它挂起来,这块布是做为箭靶后面的背景,这叫射侯,其实就像箭靶。然后当中用兽皮做为靶心,这叫目的,「以为的」,这是目的,这个目的也叫鹄(音古)。在比赛的时候就看谁能够射中这个靶心,射中这个鹄。

 

 

 

他这里讲到「射不主皮」是什麽意思?《朱子集注》当中解释说,「古者射以观德,但主于中,而不主于贯革,盖以人之力有强弱,不同等也」。这是讲在古时候,孔子说的古时候是讲夏、商和周朝,春秋之前的时期,泛指懂得射礼之人。他们习射,练习射箭,其实是用来修德的。「观德」就是观察道德,观察自己的道德和别人的道德。「但主于中」就是技艺确实也要精益求精,要命中目的,但是不需要显示很强的武力,所以射箭不崇尚射穿皮革,这个「贯革」就是射穿皮革。射穿皮革这力气就太大了,在这里不是比谁的力量强弱,而是比技艺的精良,和你是不是真正如礼,所以讲『为力不同科』。「射不主皮」这个主是当崇尚讲,或者是重视。讲究射礼,不重视你的力量很强、贯穿皮革,这叫「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这个为是因为。原因是什麽?各人的力量不同等,这个科是当等字讲。力量不同等,那我们比赛就不能够按力量,这样就不平等了。我们比赛的目的是看谁能够射中靶心,是讲到这个意思,这是古时候习射之道。

 

 

 

朱子举出《礼记.乐记》这篇文的话,「记曰,武王克商,散军郊射,而贯革之射息。正谓此也」。这个原话是出自于《礼记.乐记篇》,朱子在这里把原文做了点精简,把这意思说出来了。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就把殷商打败了。这是什麽?替天行道,推翻纣王黑暗的统治,解放全国人民。他把殷商打败之后,建立了周朝,于是就「散军郊射」。「克商」这个克就是打败,打败商朝。散就是解散,军是军队。解散军队而举行郊外的射礼,「郊射」是郊外的射礼,从此这射礼里面就不崇尚力量,而是崇尚技艺和礼仪。所以「贯革之射息」,贯是射穿,射穿皮革这种练习武力的射法从此就停息了,停止了,这就是不再用武力了。天下已经大治,要武力有何用?这是讲到这麽一个典故。

文章摘录自《四书研习报告——论语》钟茂森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