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之者,谓闻善言,见善行,沛然莫御,若决江河」。从之是讲慢慢放开来,这个音乐已经弹起来,逐渐逐渐走向高潮。这是讲到我们用心,既然立志做圣贤,那麽对于所有的善言善行,听到了、见到了,立刻学习。这里是讲「沛然莫御」,沛,充沛的意思,这是讲到大水很充盛,没有办法抵挡,像决堤的江河一样,势不可挡。这个势不可挡,是学习人家善言善行,处处学习善法;而见到人家的恶,不放在心上,只学习人家的善。这是讲「从之」。
下面讲纯如,「纯如者,用志不纷,乃凝于神也」。这种好学的精神保持下去,志向非常坚定,不受外面境界干扰,这讲用志不纷,自己全神贯注于学习圣道。这个纯,有纯一的意思,纯如就是志向坚定,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这一生做圣贤。这种人的精神集中,他必定是思想敏捷,心里有主宰,他心安、心定,他必定会有智慧。《大学》里面讲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就是讲他的志向,志向做圣贤,就一个志向,没有其他的想法,他心就定,就能安静。这个心安了,就讲「凝于神」,这就是「纯如也」。然后他就能够有智慧,虑就是智慧,这里是讲「皦如者,光明遍照,无所障碍」,皦如是讲他的智慧开了,光明就是表智慧,智慧光明遍照。也就是他在日常生活当中,一言一行全都是智慧朗照,待人处事接物没有过失,没有过失就没有障碍。
最后讲绎如也,「绎如者,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尽于未来也。一切事如是而成,乐亦如是而成也」。这个「绎如」,绎是讲串起来,念念相续。用这个圣贤之志串起来,中间没有断开,所以他已不仅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他是做到念念新,念念观照。如果一起心动念,与自己圣贤之志不相应,他立刻放下。所以念念回归本性本善,没有间断,尽于未来都没有间断。我们自己愿不愿意奏起圣贤的乐章?什麽时候开始奏?现在,现在立定这个志向,你做圣做贤的因你就有了,这就是「始作,翕如也」。然后念念保持这个志向,断恶修善,日新又新,始终不改变,你就决定能够成圣成贤。这里是用奏乐的道理来讲我们学圣学贤之事。实际上,一切事都是按照这个道理,只要我们用真诚的心,必定能够使所做的事成就、圆满。
江谦先生又说到,「古者司乐之官,即司教之官,故称之曰太师」。这是讲古代主管音乐的官员,就是主管教育的官员,所以你看乐师也叫太师,师就是老师,主管教育的,他是用音乐、用艺术来做教育。正如现在讲的文宣,宣传部部长这麽一种职责,专门搞艺术。「尚书舜典,命夔(音葵)典乐教冑子」。这是举出《尚书》当中,《尚书.舜典》这篇讲到,舜命夔,夔是舜时代的一位乐师、乐官,舜命他做为典乐,就是主管音乐事务的官员,命他来教胄子。胄子是古代帝王的长子,将来要继承王位的,所以他必须要接受最好的教育,他才能够将来教导国民,为国民做出最好的榜样。这里又讲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这都是「舜典」当中的话。直而温是正直而温和。这都是什麽?通过音乐调我们的心。宽而栗,是宽宏而庄严,栗是庄严的相貌;刚而无虐,刚是刚毅,虐是苛刻、虐待人,这是刚毅而不苛刻;简而无傲,这讲简易不傲慢,对人还是存心厚道,但是君子之交澹如水,质朴,用真诚心与人交往。诗言志,用诗,《诗经》里的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歌永言,永也是长这个意思,长言,歌是延长诗的语言,把这个诗里头的意思徐徐的咏唱出来,来突出诗里头的意义,这都是艺术;声依永,这是讲声音的高低,又依据永言里面的内容,这是音调跟内容相配合,诗歌,这个声就是讲五声,宫商角征羽;律和声,音律,我们讲六律,跟这个声相配合。八音,《三字经》里面讲的,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各种的乐器奏出来的不同的声音。「克谐」就是非常的和谐,这个克当能字讲,就是能达到和谐。「无相夺伦」,这些乐器不会相抵触,听起来没有冲突、溷乱,次序井然。「神人以和」,这是讲神和人都能够通过诗歌、音乐来交流,达到所谓的天人合一。
文章摘录自《四书研习报告——论语》钟茂森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