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一句可以说道出夫子一生学道那种坚定的志向。这个道就是仁道,夫子一生所追求的是仁。真正达到了仁,就成了圣人。仁,我们讲仁者爱人,爱有不同种的爱法,一般人的爱是有条件的。譬如说自己的儿女他爱,自己的眷属他能爱,自己喜欢的人他能爱;但是,如果不是自己的眷属,不是自己所喜欢的人,他就不爱,这个不能称为仁,这种爱叫情爱,有条件,心量狭小。圣人教我们扩大心量,像《弟子规》讲的,「凡是人,皆须爱」。只要你是人,不管你是跟我认识的、还是不认识,不管你是好人、还是坏人,我都爱你。这个爱是大爱,心量大,他能包容一切的人。
可是够不够?世间圣贤讲到的仁就讲到此地,仁者爱人。当然由爱人而及爱物,但是儒家强调爱人,略略提及爱物。爱物比爱人范围就更广,物不仅包括人,包括一切动物、一切植物、一切矿物,山河大地;不仅是我们这个地球,也包括宇宙中所有的星球,一切的众生,我们都爱。这个爱出自于广大的心量,这个心量是遍法界虚空界。只要你是众生,我就爱你。这个众生包括有情众生和无情众生,有情感的,人、动物是有情感的;还有无情的,矿物、植物这是无情的,只要是宇宙的任何现象,我都爱。
为什麽要爱?因为宇宙中一切现象,都是我心性变现出来的,所以是我的一部分。心性真正是我,所以心性中所变现的都是我,物我一体。爱物跟爱自己是一样的,这个爱比儒家讲的「凡是人,皆须爱」又更上升了一个等级。能不能算是圆满?还不能算圆满,为什麽?因为爱的时候还有爱的念头,这个念头里面有妄想,这是念头;有分别,这是念头;有执着,这也是念头。有念头的爱还是不够清净、还是不够平等,所以还需要再向上努力,把念头放下。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这个爱真正是清净平等,这真正是无条件的大爱,佛家称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真正到了这个境界,这就是大圣人,佛家讲成佛了。这是我们所闻的道,这是仁道讲到究竟圆满。
我们这一生能闻知这种道,实在讲也是不容易。对于仁道如果不了解,自己往往会生活在自私自利的小圈子里,非常的烦恼、非常的痛苦。真正闻到这种仁道,儒家讲,所谓「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自己从仁道中得到利益,还要帮助别人也觉悟,也能闻道,使得自他两利。如果没有这个仁道,一定是害人害己,为什麽?一定是陷入自私自利的泥潭当中不能自拔。自私自利是我们多生多世养成的习气,不是这一生养成。所以,遇到了仁道、正法,我们就能够有机会从这泥潭当中出离,否则只会陷入这个泥潭当中,愈陷愈深,在这里面迷惑、造业、受报。所以这一生我们很幸运,真正闻到正道。
文章摘录自《四书研习报告——论语》钟茂森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