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戒色经验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弟子规笔记熏陶戒色法系列 展开/收起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我们先来看朱熹朱夫子《四书集注》里面的解释,他说「文章,德之见乎外者,威仪、文辞皆是也」。夫子的文章不仅是讲他的文辞,凡是德之现于外,就是他表现出来的,都叫文章。把夫子德行表现出来的形式,有他的言谈举止,就是讲威仪;还有他的文辞,文是他所写的东西,辞是他所说的东西,就是夫子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什麽?道德的表现,这叫文章。这是子贡讲的,夫子的文章『可得而闻也』,这是我们能够看得清楚的,学得到的;学不到,至少我们能看懂,这是可得而闻的意思。

 

 

 

『夫子之言性』,这讲孔子说的性,性理,性是什麽意思?「性者,人所受之天理」。朱子理学讲,天理是贯穿万事万物之理,圣人得到这个天理了。下面讲的『天道』,「天道者,天理自然之本体,其实一理也」。天道是讲天理的本体,说明天理是外面的一个相,一种表现、一种作用,而它的本体是天道。实际上当然这个本体和这个相用是没办法分的,所以「实一理也」。「言夫子之文章,日见乎外,固学者所共闻」。子贡在这里评价他老师,说他的文章(老师的文章)是可得而闻也;老师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这是讲夫子的德行流露出来,可以看得见,「日见乎外」,所以学者,就是弟子们可以共闻、共视、共学。这有相的,有相的比较容易理解、比较容易看懂。「至于性与天道」,刚才讲的,这是天理、天道。这个「则夫子罕言之」,孔夫子讲得很少。「而学者有不得闻者」,弟子们就有没听闻的,因为夫子讲得很少。讲得多的是德行,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孔门四科」,这都属于文章类。但是讲到天理、天道,这讲到宇宙本体的东西了,孔子讲得少。所以子贡讲,不可得而闻。

 

 

 

这个讲法当然是朱子的一个见解,他有什麽道理,为什麽他会这麽说?「盖圣门教不躐等,子贡至是始得闻之,而叹其美也」。不是说夫子故意不说给弟子们听天理天道,不是说不想说,而是它太深了、它太高了。圣贤门中教学,不能躐等,按次第而进。如果跳级,躐等就是跳级,你还没有懂得基础的,你根都没扎好,一下跟你讲天性天道,这个你听了也只是听,你根本不能入境界。所以这正是我们老师常常教诲我们要先扎根,扎根是什麽?学德行,就是学夫子之文章,学德行。最粗浅的德行教育科目是《弟子规》,《弟子规》你都没学好,你还想闻性及天道?夫子不跟你讲这个,讲了也是白讲。所以子贡是一直学到最后,始得闻之。就是子贡的根扎好了,德行有基础了,《弟子规》也做得很不错了,然后夫子才慢慢的提点他,跟他讲天理、天道的,这是形而上的,向上一着的这种道理。他叹其美也,这个道理太好了,太玄妙了!讚叹。所以这是子贡的一种讚叹。下面朱子又引程子,这是程颐、程颢二程,「程子曰:此子贡闻夫子之至论而叹美之言也」。这是子贡听到夫子关于宇宙本体的这种天道的教诲,大概是听懂了,所以他真是拍手叫绝,他「叹美」,这是他的一个感叹话。

文章摘录自《四书研习报告——论语》钟茂森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