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戒色经验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弟子规笔记熏陶戒色法系列 展开/收起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这是讲到孔子的弟子『伯牛』,他名字叫冉耕,得了一个恶病,大概是一个晚期无法治疗的疾病,孔子前往慰问。『子问之』,去慰问他。因为伯牛染上这个恶疾,可能会有传染性,伯牛的家人不愿意让孔子进病人的屋里去看望病人,所以不得不隔着墙壁,从窗口去相见。这个牖就是窗口,『自牖执其手』,是从窗口那里握住伯牛的手。然后孔子说,『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这个「亡」有两种讲法,根据孔安国注,这是讲丧亡,说「伯牛啊,怎麽就要死了呢?」命矣夫,「这是天命吗?」这个亡当作丧亡讲。另外还有一个说法,亡是念作无,就是无之,无就是没有,之是什麽?是这个道理,就是没有这个道理。这麽好的人,这个「斯人也」,就是这麽好的人,怎麽会患这样的恶病?这难道是天命吗?「命矣夫」,就是命,天命。两种说法都可以说得过去,其实意思都不会抵触。

 

 

 

我们来看《雪公讲要》里面有一段说到,「尧有丹朱,舜有商均,孔子晚年丧子,弟子颜渊亦早死,是皆天命。《礼记.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可参研」,这是把本章核心的思想点出来了。尧是指尧帝,我们知道尧禅让给舜,尧帝没有把皇帝(天子)的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舜。丹朱就是尧帝的儿子,传说丹朱并不贤能,所以父亲就决定把位子让给舜。根据《史记》的记载,当帝尧逝世之后,因为已经指定了舜做为继承人,但是帝舜却希望还是由尧的儿子丹朱来继位,所以自己就躲到南河之南。结果天下人心归于舜,还是希望舜来做天子,没有去理会丹朱,所以最后不得不还是由帝舜来继位,有这麽一段典故。可见得民心所向都是有贤德的人。

 

 

 

禅让的制度也非常的民主,虽然舜不想去做皇帝,但是人民的力量使得舜还是做了天子。这是讲到尧有这个儿子丹朱,证明是什麽?圣贤的儿子并不一定是圣贤;跟我们之前读到的一章,「犁牛之子,騂且角」,「山川其舍诸?」讲到不贤的父母反而会出贤孝的儿女,尧和舜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舜的父母不贤不仁,但是舜却是极其仁孝。「舜有商均」,商均是舜的儿子,相传商均也是不孝不贤,所以舜把帝位禅让给了禹。尧、舜、禹三代皇帝,三代天子都是禅让的。这是举两个例子,举例子来说明什麽问题?说明圣贤也皆有天命。天命到底是什麽?其实就是因果。他为什麽会有这样的儿子?这个儿子跟你有缘,所以投到你家里做你儿子。所以,圣贤也离不了因果,改变不了因果,这才是天命。但是圣人在因果当中,他不会生烦恼,不会以为我的儿子不孝就很苦恼了;他也不会自私,不会把这个帝位还是传给自己的儿子,他就选择另外的真正有资格、有贤能的继承人。

 

 

 

底下又举了两个例子,「孔子晚年丧子」。孔子也是圣人,他晚年丧子,这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确实是令人非常难过的事情。弟子颜渊又早死,这也是对孔子一个很大的打击,这个打击比晚年丧子的打击更重。我们读《论语》,孔子并不因为丧子而说出非常哀痛的话,但是颜渊死的时候,他却说出「天丧予,天丧予!」天要灭我吗?他说出这样的话,可见得那种悲哀,证明圣人重视圣贤法脉的弘传,对于自己的骨肉反而没有看得那麽重。为什麽?因为圣人,心在天下万世。真正利益天下万世,是法脉有继承人,不是自己有骨肉、有后代他就很高兴,不一定。举这些例子,都是说明圣人也有天命。

文章摘录自《四书研习报告——论语》钟茂森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