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戒色经验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弟子规笔记熏陶戒色法系列 展开/收起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这章跟上面一章有联系。这『桓魋』是司马桓魋,是个人,他是春秋时期宋国人。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到了宋国,跟弟子们在大树下习礼,演练礼仪。司马桓魋是宋国的大夫,这个人是一位很有威势的人,他专权、霸道,而且心很恶,看到孔子,想要杀孔子,把树给弄倒了。弟子们都很不服气,要跟他作战,因为孔子的弟子们个个都是能文能武,尤其是子路,骁勇善战,所以不怕他。但是孔子制止弟子们,不能跟他们(跟司马桓魋)硬碰硬,就怎麽样?离开,快快的离开,所以孔子很快的离开了。当时他换了衣服,因为孔子是士人,穿的衣服比较显眼,弟子们帮他换了一件普通衣服,《孟子》里头也讲到,孔子「微服而过宋」,微服就是变更衣服,脱险了。这个事记载在《史记.孔子世家》这篇文里头,所以孔子是在这个背景下讲这章的话。

 

 

 

我们看《雪公讲要》里面,《集解》说「包曰」,这是包咸,东汉经学家。「桓魋,宋司马」,这是宋国的司马,他是个大夫。「天生德于予者」,孔子讲『天生德于予』,「谓授我以圣性也」,孔子非常的有承当,就是我们现在讲有使命感。他讲天生我以德,就是把这个圣人的德行授予给我了,也就是让我来推广圣贤德行,从事圣贤教育,这是孔子敢于担当。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担当、有这样的志向,所以他有大成就,这是很关键的,夫子讲「志于道」。

 

 

 

我记得在十年前,那时候我还在美国的大学教书,在假期,跟我母亲从美国飞到新加坡拜访恩师,那时我还不到三十岁。拜访老人家的时候,老人家很慈悲,请我跟他喝茶聊天,然后语重心长的提醒我说,「年轻人要有使命感」。这个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的回荡在我的脑海里,到现在我都能够清晰记得他老人家讲这个话的神情。简单的这一句话,确实似乎点燃了我的志向。我们自己想一想,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如果浑浑噩噩的过这一生,自己是觉得很遗憾;既然来到这个世间,我就要有这个使命来把正法、把圣贤教育弘传到世间。古人有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天太平」,这个志向是动力,推动我们这一生成就,即使是在困厄当中、在逆境当中,也不堕青云之志。你看孔子就是这样,在宋国是很狼狈,遭到司马桓魋的追杀,险些丧命,在这样的逆境当中,孔老夫子能说出这样的话,天赋予我使命,给我以这样的圣性,司马桓魋其如予何,他能拿我怎麽样?这是乐观,乐天知命,知命就是知道自己的使命。

文章摘录自《四书研习报告——论语》钟茂森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