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详解

  蔡礼旭老师解读:
  所以这句话已经点出来,一个人的学问要增长,必须『力行』加『学文』。这叫解行相应,这个太重要,解行相应。「解」跟「行」就好像两个轮子,假如只有一个轮子,车子就推不动,一定要两个轮子一起很协调的动起来。假如只有一个动,一个坏了,会有什么结果?我们看到经文上写的不力行,只是学文、只是看书,甚至於只是得到很高的学历,这样的下场是什么?『长浮华』。你看那个六、七岁的孩子,我去教他们《弟子规》,说:今天老师教你们《弟子规》。他们马上:我们都学过了,都会背了。头都怎么样?你看傲慢要不要学?自己就来了。所以要谨慎,一开始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学问一定要做到、要力行,不然会长浮华。
  所以曾经也看到一篇报导「专业的高材生,生活的低能儿」,为什么学历都那么高,看过的书那么多,结果连做人都不会?因为这些读的书拿来干什么?考试用,跟生活脱节。所以哪一个学历的离婚率最高?可能是硕士、博士离婚率最高。为什么书念多的人反而连包容、连宽恕、连爱护别人都不会?问题在哪?书给了他什么?长浮华。他觉得我学历这么高,你都得听我的。尤其假如他又是电脑博士,整天都跟电脑为伍,所以电脑很好管,按下去它就得这样给我做。这一个方法对人行不行?绝对搞得众叛亲离。所以「余力学文」,学了文一定要去力行,不然会「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他也很认真,只要听一句他就做一句。可是在这个过程他没有继续学习,没有继续修正,有可能会『任己见,昧理真』。比方说他学「孝」,他说要孝顺,所以爸爸妈妈交代什么事,我就做。他爸爸叫他:跟你太太离婚。好,做。那不对!太太假如没什么过失,只是跟公公婆婆处不好,能不能把她休了?不行,这样没有道义。当你真的把她休了,这对你父母可能陷他们於不义,到时候街坊邻居整个社会又不知道怎么说你的父母了。因为「不教而杀」,都没有好好教她,以前是把她杀了,现在是就给人家赶出去,这是很残忍的。
  所以你要「学文」,才知道这个「顺」是父母对的时候,我们要全心全意去做,让父母觉得你很懂事;当父母的方法不妥当之处,我们要顺势而为。当然也不要马上顶回去,可以用迂回战术,等父母比较理智,我们这个时候要赶快「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所以父母这个「顺」,绝对不是说什么都照做。但是他没有继续读书,没有继续听这些善知识讲课,他有可能就会「任己见,昧理真」。所以学问必须力行加学文,解行相应。因为你行得愈彻底愈帮助你理解,那你理解得愈深行的就愈到位。而且这个解行,这行是枢纽,当你有所力行,你才会有所感悟。
  所以学一条就要做一条。诸位朋友,您假如不相信,你拿一本《弟子规》,你挑十句,你说我这半年绝对要把这十句做到,当你真正在半年之内把这十句做到,你突然会觉得其他几句你也做到。因为这个行会开你的悟性。当我们学到「缓揭帘,勿有声」,连做一点小动作都会去体谅到别人的感受,当你做得彻底,这个动作内化成你的存心。当你时时替别人著想,你就从做一句《弟子规》变成做几句?你可能好多句都突然体会过来。「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因为你真正做到这一句,你的恭敬心、你的细心、你的体谅的心就提升了。所以要老实!你不要一开始说:这么多句我实在做不完!你只要领会一句,马上力行,力行才能够让我们法喜充满。所以要解行相应。

 


 
  周泳杉老师解读: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
  你看力行,學做什麼?力行做,如果『不力行』只是學文,「有解無行,增長邪見」,我們所學的統統都是邪知邪見,記問之學。再來:
  【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反過來力行很重要對不對?我只有『力行』,可是我不去學文,我不依照聖賢人的經典,這個「有行無解,增長無明」,這個大家改一下,增長無明。一個是「邪解弊」,一個是「盲行弊」,所以第一個「遣執防弊」告訴我們,我們執著的把它遣掉,防止弊端,叫我們要「解行相應」,因為解行不是兩個,是一個。

 

 

  钟茂森博士解读:
  这里面讲注重力行和学文要同时并举,如果不力行,不去做前面那六条(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你只学文,学了《弟子规》,你能够讲,能够背,但是都没有做到,那是什么呢?“长浮华,成何人”。增长的不是道德学问,长的是你的浮华之气啊。那成了什么人了?所以,不应该只重学文。
  特别是知识分子学佛,“学佛”都变成“佛学”,他搞的是佛学。他能懂得佛教的历史,懂得很多,懂得一些佛教的大经大论,讲起来也头头是道,但是没做到。充其量,我们讲的好听是个佛学家,讲得不好听的,是什么呢?消遣佛法,把佛法当作自己用来炫耀的一种工具,用来消遣的。这是师父上人批评的。
  “但力行,不学文”,你只力行只是做,好不好?如果不学文,不学圣贤人的教导,往往会走偏,为什么偏呢?因为你执着自己的见解,“昧理真”,就是糊涂了,就不知道方向了。所以《弟子规》为什么一定要学,学了《弟子规》,我们才能把《弟子规》一条一条做得好,假如大家不讨论,不学习,我们怎么知道从这里下手呢?有了毛病我们怎么会了解,我们下面会讲《太上感应篇》,《太上感应篇》是道家经典,讲我们起心动念要断恶修善。假如我们不学习,怎么知道我们起心动念到底是善是恶呢?我们会糊涂,这叫“昧理真”。以为自己在造善,都不知道在造恶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