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详解

  蔡礼旭老师解读: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所以学问学问,也要学著怎么问?但是问也要问对人,一定要他学有专精,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能不能来问我怎么煮菜?那就问错了。可以问我怎么煮面,为什么?因为我到海口去,孤家寡人,叫「中馈犹虚」,只有一个人生活,所以扫地、洗衣服、拖地、煮饭,啥事都自己干,就在那个干的过程当中,突然习劳知感恩,想到了谁?母亲真伟大。那在煮饭的时候,因为每天都很忙,所以必须要强调效率,所以只能煮面。每一次烧了锅水,然后一些菜切一切怎么样?全部什么?只要二十分钟到三十分钟就可以端出一碗面,上面再给它加一个芝麻酱下去,这样我就心满意足,叫知足常乐。所以在那一段时间就学煮面。不过后来因为很多朋友聚在一起工作,就比较没有去煮面,大家会互相帮忙。
  所以问要问对人,很多朋友他在问人的时候,往往都会问那一些会认同他想法的人,有没有这个倾向?明明自己就很放不下,然后都去问那些很执著的人,然后就会觉得:你看我应该也没有错。所谓「良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往往都很怕问那个一针会见血的人,而那些反而都是真正能利益自己。所以「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只要你肯有这一分学习心,这一些有德行的人、有学问的人他一定会不吝啬告诉你。你疑惑愈来愈少,就好像乌云都散开了,就会心智清朗,智慧会放光明。所以是「就人问,求确义」。

 


 
  周泳杉老师解读: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這是就方法來給我們講的,告訴我們用什麼方法學習?一心。『心眼口,信皆要』就是一心,不能夠分心。第二條:
  【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這是什麼?就學習的境界來說的,告訴我們一門。再來:
  【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
  這是老實,修正要老實,要勤懇,要戒浮躁,不能夠急躁。最後:
  【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這個叫我們斷疑生信,這是「約惑難」。最後「實學規範」,第一條助功,我們求學問,協助我們求學問的態度第一個:
  【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
  「心主定靜」,心展現在我們的環境,環境亂七八糟的,這個人心一定亂七八糟的,所以看他的桌面,看他的房間。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切戒浮躁」,浮躁學不到東西。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動物歸原」,因為心念是定的,展現出來就是這個。
  【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這是主敬跟主誠,「主敬存誠」,對於學習的工具非常的恭敬、非常的誠懇。最後「正修抉擇」,要看什麼書?
  【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
  「正修抉擇」,所以從這裡到前面的這是「堪擬正宗」,這個正宗分。

 

 

  钟茂森博士解读:
  假如我们在读书过程中有疑虑的,马上拿一个小本子记下来,一定要向人请教。要懂得虚心受教,哪怕学问道德再高,也有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所以见到行家必须请教,“求确义”,求真实、准确的含义,不能够凭自己的意思去理解经典,会解错的。解错之后,还要讲课,讲错了,那就误人子弟,在佛法上的因果不得了,讲错一个字,就堕五百世野狐身。
  所以,我们平时要有个小本子,读经学习有些什么问题记下来。师父上人每个礼拜有《学佛释疑》,大家都可以把这些问题写出来,交给师父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