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首页 / 断恶积善 / 文章
幽冥问答录白话批注节录

黎澍口述/林黝襄手录 ‧佛陀教育网络学院学生 白话译
幽冥问答录白话批注 序
人的命运,与因果报应有密切的关系。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虽然命运随着善恶报应而流转,但并非无法改变。有人积功累德,命运由坏转好;反之如不知惜福,终日听天由命,甚而造业害人,待恶道现前,悔之晚矣。
《幽冥问答录》乃民初法界闻人黎澍先生事迹,自言曾任冥司判官多年,地方大哲编录先生所言成书,寓劝善惩恶之意,于世道人心大有裨益。冥司重赏善罚恶,在世为恶,除受阳法科刑,死后尚须接受阴律审判,依功过而有不同的赏罚。
因果报应,年轻人每斥为迷信,到了晚年,因见多识广才有所体悟。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绝对真实不虚,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则善果可期。
华藏净宗学会同修,将此书翻成白话加上批注印制流通,方便大众阅读,即在倡因果之正说,扬我佛慈悲度人之旨,末学草此数语以为序,唯望世人勿以荒诞、无稽视之,是为幸甚。
公元二00七年七月 末学悟道于台北华藏
问:人的善恶,鬼神怎么能知道看到,并且完整纪录呢?
答:鬼神能看见无形的东西,听到没有声音的事情,人在世上的种种思想行为,鬼神都知道看到,毫无遗漏的记录下来。另外鬼神亦能看人头顶上红黄白黑等光,而知道他的行为思想是善或是恶。
问:犯罪的鬼也有狡辩的吗?
答:非常多,犯罪的鬼对所犯的罪恶也必定极力狡辩,等出示真实的证据,才无话可说,低头认罪。我曾经审过一个鬼,他作恶多端,生前表面修善,暗里造恶,对所犯的罪,极力否认。我看他的罪堆积如山,证据确凿,想立即判刑,没想到他忽然诵《金刚经》,左右陪审的人看到他头上现出红光,马上请我停止审判。我怀疑他们受贿徇私,仍然准备判刑,可是那个鬼不断的诵经,左右紧急请我肃立。我说:「我身为庭长,怎能向罪犯肃立?」左右说:「不是这个意思,这个鬼头上现出佛光,审判他就会亵渎不敬,不如停审。」我当时看他们垂手肃立,非常恭敬的样子,于是问说:「此案如何办理?」回说:「不如判他投生人胎几次,等他不能再忆念《金刚经》时,再来判他的罪。」我说:「让他投生人胎,那不就便宜了他。而且投胎数次,那受报就要在几百年以后,岂不延误审判?」左右说:「让他投生为一出生马上死的胎儿,几年就已经数世了。因为他造业有造业的果报,诵经也有诵经的功德,二者都不能湮没,将来分别受报,丝毫不会差错。」我于是同意了。
问:阴间的刑罚分多少种?
答:阴间刑罚种类非常多,比人间残忍严酷百倍,以现代人来看,一定认为是残酷的刑罚。如果以我的经历来说,人类宁可在世间受刑,千万不要到阴间受刑。人间受刑,受完了就结束,阴间受刑后还要再受,譬如在人间杀了十个人,处死后罪就没有了,阴间则必须用刑十次,刑满后再判他转生十世,十世都被人杀死;至于锯解、碓磨、刀山、油锅等刑罚,全都真有,造恶的果报就是这样可怕。
问:阴间最敬重的是哪种德行?最痛恨的是哪种罪业?
答:阴间最敬重的:男的是尽忠报国,孝顺父母,女的是贞节孝顺,这两种人虽然有罪业,刑罚也必定会减轻。阴间最痛恨的是邪淫、杀生这两种罪业,杀业又比淫业为重,如果因为邪淫而杀人害命,那就两罪齐犯,罪加一等。古人说:「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并非不切实际的话。
问:阴间既然没有成文法律,那么罪轻罪重,如何衡量?
答:这要看他犯罪的动机和产生的结果,衡量情节、斟酌事理,再定轻重。现以窃盗来比喻,如果偷盗的人是迫于生计,不是把钱偷来乱花;或者被偷的是有钱人,数目又不大,对富人生计并无影响,富人对被偷的钱也不是很惋惜;又或者偷了要用在嫖妓、赌博、吸毒、酗酒等不正当的钱,那么他的罪就比较轻。万一富人被偷,令奴婢仆人受责罚,他们因此气愤自杀;或是穷人买米买药的钱,因失窃而导致饿死或病重;或被偷的人被迫挺身反抗,导致性命被害,那么案情就非常严重,不能用寻常的窃案来处理了。
问:人在一天之中,一生之内,念起念灭,不知道有多少,是善是恶,连自己也无法全都记得,阴差记录人的功过,纤毫必录,怎么会不嫌麻烦呢?
答:人的思想,念起念灭,随做随忘,如空中飞鸟的痕迹,水面的泡沫,影响非常微小,那么阴差亦不予记载。如果一心专注,念念不忘,虽然没有付诸行动,亦有功过被记录;如果由想法付诸行动,那么功过就更明显了。
问:大修行人死后也要到阴曹听候审判吗?
答:阴曹管辖的都是受业力支配的人,或是平凡庸俗没有大善大恶的人。如果是大修行人,死后立即生天界,不经过阴曹地府,像这样的人地府冥册没有名字,无从审判。或者生天稍慢,还是要经过阴曹的,阴间官吏都会离座迎接,他们的魂魄像登云梯一样,越走越高,等走到厅内桌前,就已经与屋脊一样高了。像这样的人点名一到,立即登天界,也无需拘提监禁。
问:阳间祭祀所供的饮食,鬼神也能受用吗?
答:可以。但只能闻它的气味而已,不是真的把东西吃掉。例如在夏天的时候,有两碗同样的食物,一碗拿去供鬼神,一碗没有供,已供过的一定比没有供过的先腐坏,因为供过的那一碗,气已经被鬼神摄走了。
问:人临终的时候,灵魂脱离肉体会有痛苦吗?
答:人死的时候,都有疾病,灵魂离开身体,像开门外出,本来没有困难,回想以前的病苦,反而觉得是解脱。有的人会眷念妻子,或是留恋财产,心中执着不舍,气息不断,灵魂因此不容易脱离身体,这个时候最痛苦。如果这个人天性淡泊,对妻子财产,没有贪恋的心念,这样他的灵魂离开身体,就像脱衣而出,毫不费力。
问:僧、道诵经,超度幽灵,对亡人究竟有没有利益?
答:僧、道诵经,对亡人有没有利益,不能一概而论。譬如这个人生前是个大善人,死后立刻生天界,自然不需要为他做这种功德;如果他生前是个大恶人,死后立刻堕地狱,也不容易得到这种功德利益。对于平庸的普通人,生前没有大善大恶,就得诵经超度,这时候幽冥界会增加光明,他的罪业也会减轻,利益非常大。另外,诵经人修行功夫的高低,也有莫大的关系。如果诵经的人是高僧或是孝子贤孙,那么诵经一卷,抵得上庸俗的僧人十倍;或者虽然是平庸普通的僧道,能至诚恭敬的诵,同样有相当大的利益;如果没有德行的僧道,心又不专诚,则利益就很微小,甚至毫无利益,但也不至于有什么过错。可是诵经最好在亡人七七四十九日之内,过了这段时间,恐怕亡人已经转生到其他法界去,所做的功德辗转留存记录,亡者就不能立即得到利益。
问:鬼与人的数量,哪边多哪边少?人怕鬼,鬼也怕人吗?
答:阴间鬼的数量比人的数量多,来来往往、挨近围篱靠着墙壁,到处都是。人走在路中间,鬼大多走在路的两旁;人走在亮的地方,鬼大都走在暗处。虽然人怕鬼,鬼也怕人。鬼看到人来,也会赶快避开。如果是正人君子,鬼必尊敬他;鬼欺负戏弄的,都是心术不正、时运衰微的人。所以从午后到晚上,走路不要走在路的两边及阴暗的地方。晚上出门,走路要慢一点,或者稍微发点咳嗽声音,让他们避开,否则出其不意,鬼会被撞到,人的身体也会打寒噤。因为阴阳相撞,彼此都会感到不舒服。
问:那么多鬼魂,长期沉沦在幽冥世界,为什么不早点求出离?
答:人少鬼多,不够分配,而且要投生的家庭,与鬼本来就有因缘,才能去投胎。如果这个人生前交游广阔,认识的人很多,这样投胎比较容易;如果是贫穷的人,老死不曾离开家乡,平常很少跟人交往,这样一旦沉沦鬼道,机缘难以凑合,因此必须等很久,遇到有缘的人才能去投生。
问:佛儒道三教鼎立,信仰各有不同,冥界最尊重哪一教?
答:三教都尊重,但最尊重佛教。
问:鬼为什么能变幻身形?
答:所有鬼都能够变幻,但必须得到冥司许可。
问:阴间也有念佛修行的吗?念佛诵经既然有殊胜的功德,为甚么阴间的鬼不赶快去念以求超升?如果不知道怎么念,为甚么不仿效人间的念法?
答:一到阴间,就被业力障碍蒙蔽住,自然不知道念佛诵经;就算我们人念佛诵经,它们也看不到听不见。因此修行应当趁一口气还在的时候,气断后再修行就难了。
问:做鬼有什么感想?
答:感觉非常苦,因此它们的言谈大多悲惨哀戚。
问:爆竹有什么用?
答:鬼怕爆竹,并不适合使用。
问:念佛经有大功德,念儒家的书也有功德吗?
答:也有功德
问:人头上的光,以什么颜色分辨善恶?
答:红色、白色、黄色是善人的光;黑色是恶人的光。
读《幽冥问答录》书后
民间传说神荼和郁垒能吃鬼,钟馗擅长捉鬼,罗两峰能看见并画出鬼来,张道陵能差遣鬼神。但据古人书中记载,阮瞻宣扬「世间根本就没有鬼神存在」的论调,结果被一群鬼捉弄了一番,阮瞻受到惊吓之后再也不敢妄作此论了。由此看来,像《山海经》、《搜神记》、《齐谐》、《太平广记》这类书籍,未必都是无稽之谈。大概古往今来天地之间奇怪诡异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而孔子之所以不谈论怪力乱神,是为了引导大众恪守五常,所以从来不提这些超乎常理之事。现代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开口就说要破除迷信,有关鬼神之类的学问,就很少有人去研究了。意,是指人的魂魄,人活着时叫它灵魂,死了以后凝聚不散就叫鬼,佛门称它为中阴身,如果人活着时聪明正直、忠孝节义,死后就可成为神。左传说:「新鬼大,故鬼小。」因为鬼道众生,只有形状没有实体,所说的大小,应当是指浓淡的区别,时间久了就渐渐消散了。因此杨子说:「新死的鬼身形集中凝聚,时间久了就变得稀薄分散」,大概就是这个道理,我虽然不曾见过神鬼,但常常听说亲友当中,有亲眼目睹过这些怪异事情的。在此列举出几件事情来,以证明《幽冥问答录》的内容并非虚构。
一、先母李太夫人,曾说过外叔祖士修公,死了三天三夜,竟然死而复生,而且又活了十九年。士修公复活当天,亲口讲述了在冥间的经历,他讲得清清楚楚绘声绘影,不可能是无中生有凭空编造的。原来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个与士修公籍贯、姓名、年龄都一样的人,只是出生时辰和住的地方有巷头巷尾的差别,冥差错以为士修公是那个人,就把士修公带走了。等到审讯时才知道是张冠李戴了,送士修公还阳的同时,那个人就去世了。士修公在冥间被误用了杖刑,还阳后两腿竟然长了很大的疮,一个多月后才痊愈,这是一件事。
二、我的大舅子易厚慈君,死后显灵,所显现的身形和活着时一样,全家老老少少以及亲戚朋友数十人,都看见他抚摸着棺材轻声叹息,向祖先牌位敬礼,向亲友们点头示意,在他的父亲面前长跪不起,神情中透出无限的凄楚和留恋,在灵柩前久久徘徊不肯离去,直到天亮了才消失。从此以后,只要是家中有人病危,易厚慈君必定出现;如果他作出护送和迎接此人的样子,那么这个病人必死无疑。这又是一件事。
三、我的兄长惺父,年幼时随宦到了豫章。一天夜里,他在官署的闲厅里洗澡,忽然看见一个女人,白衣白裙裹着小脚,手中拿着蜡烛,从东厢房走到西厢房,经过兄长面前时,距离兄长只有一丈左右,只见她脸色蜡黄,面容愁苦凄惨,而且阴气逼人,兄长被吓得毛骨悚然,惊恐万状,结果大病了整整十天才痊愈,这又是一件事。
四、民国四年(一九一五年)九月,我和符梦松、陆拜葛、杜公辅三位,出差到新会县城,借住在共和学校。当天晚上有位朋友邀请我们到城外,为我们设宴洗尘,到了深夜酒席才散,这时城门已经关了,我们就借道某个人家废弃的园林回住处。符、杜二人走在前面,看见一匹白马在路边吃草,就举起灯来照了一下,不料白马瞬间化成了恶鬼,张开双手向二人猛扑过来。陆君走在最后,见一乞丐坐在路边,反穿着一件羊皮袄,感到很奇怪,就停下脚步用灯火照他,谁知乞丐竟然变成了披头散发吐着舌头的厉鬼。三人先后受到惊吓,也顾不得别人,各自狂奔回到住处,身穿的几层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身体忽冷忽热,但我却安然无恙,什么也没看见,朋友们都说我的运气好。其实我平时就近视,当天晚上没有月亮夜色很黑,我又没带灯火,脚下的小路崎岖不平,荒草高过脚踝,每走一步都要颇加小心,自然没有闲暇往两边看,所以才免于这场惊吓,这又是一件事。
五、我故乡周溪的妇女,因连遭荒年和战乱,感到生命像朝露一样短暂,就联合起来共同吃斋持戒设立法坛,推选出十六位信女轮班虔诚读诵《五公经》,要七天七夜诵经不断,希望能保佑全村人平安。果然精诚所至感动天地,诵经到第三天的时候,坛中忽然闻到从来不曾闻过的浓烈香气,所供的净水,变成了淡红色,再来又变成淡金色,还不断的冒出像珍珠串一样连绵不绝的水泡;所有的玻璃器皿,都显现出五公菩萨的法像,面貌栩栩如生,有年老的、有年少的,所穿衣服的颜色也各不相同,紧接着庭院里又有金砂从天而降,紫色的雾霭笼罩着屋顶;特别让人称奇的是,五公菩萨的喜怒,随着各人对他是否信仰而不同,村里的男女老少全都赶来,争相跪拜五公菩萨,生病的人祈求菩萨施洒净水,多数人都痊愈了。就这样显灵三天,只可惜有个刚刚吃过狗肉的人,混进人群中来参观,各种瑞像随即就全部消失了。这件事确实发生过,实在是不可思议。这又是一件事。
六、高姻丈伯循有个远房亲戚姓周,滤县人,娶个儿媳张氏,这个妇人凶悍泼辣忤逆不孝,他的儿子则性情软弱无法与她抗衡,这对老夫妻已经容忍她很久了。一天夜里夫妻俩同时梦到天边有一行金色的字,上面写道:「六月十三日雷劈周张氏」,这对老夫妻以为不过是金子堆成的字而已,都没在意。不料第二天夜里又做了同样的梦,他们的儿子也是。夫妇俩都认为儿媳虽然忤逆不孝,但她的罪过还不至于惊动上天来诛杀,于是动了恻隐之心向上天虔诚祈祷,愿以减掉各自的阳寿为代价,换取上天对儿媳的宽恕。当时正是五月底,距离梦中的日期还很远,张氏开始并不相信,还和以前一样我行我素,言行不加收敛,到了那天上午,天空风和日丽,根本看不出要下雨的样子,儿媳张氏得意的嘲笑公公与婆婆太迷信了,没事似的把邻居请来打牌,不料到了中午,天上忽然起了乌云,大雨如注,电雷交加,张氏见状惊恐万分,慌慌张张爬上了楼,把所有的窗户和门都关得紧紧的,自己则藏身到衣柜里,怎料一声雷把楼上的门窗劈开,张氏竟被雷拉到街上劈击而死,街上一对夫妻和他们的孩子也同时被雷电击中,邻居们急忙想尽办法救治才活了过来,但他们的儿子额头上被雷电烧伤,病好后留下了一块黑疤,怎么治疗也没能去掉。这又是一件事。
其余听说过的神鬼之事还有很多很多,无法一一列举,只选择性的记录了几件事,以供大家参考研究之用。
甲申(一九一四)年初夏,我同方子樵、刘纪文、谢仙庭、孙义慈等几位先生,还有家兄惺父一起游览丹霞山,途中没有其他人,偶尔谈起这些奇怪诡异的事情,方子樵拿出《幽冥问答录》给我们看,说这本书是林黝襄参谋长,当年在陆军大学担任特别班主任时,和黎澍教官一起,用你问我答的形式把冥间的诸多事情记录下来;并托付他将此书印刷发行,让世间人都知道鬼神确实存在,常常生起警醒之心,那么社会上的罪恶或许会减少一些,对于挽回世道人心,会有很大帮助。我收下这本书拜读了一遍,里头写的内容真实不虚,和我平日里听说过的有关鬼神的事件大体相同,互相印证。我认为《幽冥问答录》这本书,应当把它当作引导人心向善的感应篇来读,如果认为它宣扬迷信,那么就枉费了方子樵先生的一片苦心了。
甲申(一九四四年)盂兰节三水杜之英 敬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