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首页 / 传统教育 / 文章
中国传统教学系列-四书选读(二)

  烦恼没断,所知障没有破,你哪里来的真诚?我们眼前急需要下手的是破烦恼障。「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总称为历事炼心,你必须经历人、事、物,把你的烦恼习气磨平。四年前,我写了一幅对联,勉励大家,上联是「处逆境随恶缘无瞋恚业障尽消」,这就是历事炼心,修行。
  常常想到,他毁谤我,大概是我过去生中毁谤他,现在遭遇冤家,果报就现前。这是消业障最好的时候,一点怨恨都没有,学忍辱仙人。一定要能忍受,忍就能消业障。
  下联是「随顺境处善缘无贪痴福慧全现」,顺逆境界中,把自己贪瞋痴慢磨掉!修行要在人事环境里面去磨炼,把心磨平。
  无论是学儒、学佛,天天不能离开儒、佛;佛经是世尊的教诲,《四书》是孔子、孟子的教诲,我天天读,天天和他在一起,听他的教诲,向他学习,希望在我有生之年学得与他一模一样,我就成功了。诚意、正心就是佛法讲的菩提心。佛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菩提心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儒家的,诚意就是至诚,深心跟回向发愿心合起来,是正心。「大学」里面讲两个,佛法讲三个,比较详细。
  深心是自受用,就是清净、平等、正觉,用这个对自己;回向发愿是慈悲心,大慈大悲对别人,这都属于正心。
  正心之体是诚意,意要不诚,你的心就不正了,菩提心之体也是至诚心。至诚就是真诚到极处,那一定是格物致知做得很圆满了。曾国藩先生给「诚」下了个定义,「一念不生是谓诚」,这个解释与佛法的解释相应。你有念头就不诚,不管念头是善、是恶。诚是没有念头,没有念头你的心才清净,有念就不清净。
  在佛法讲,善念生三善道;恶念生三恶道,出不了六道轮回。如果我们六根对外面六尘境界,能够做到一念不生,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妄想、分别、执着,只要这三样东西俱全,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要出六道轮回,断一个就行了,只要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着,六道就没有了。执着是见思烦恼,所以要在日常生活中看淡一点。当烦恼起来的时候,想想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是虚妄的,何必认真?便于观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金刚经》是破空,是教我们看破,不要过分的执着,不要分别。
  不执着,超越六道轮回,就是阿罗汉;不分别就是菩萨,如果再向上提升,就是一真法界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这个地方讲的「止于至善」,自行化他都达到了至善;至善就是妄想破了,妄想就是起心动念。高级的修行方法是在六根接触六尘之处,眼见色,耳闻声,舌尝味,鼻嗅香,身触,意知,在这里面练不起心、不动念。但是,很难做得到,不得已而求其次,练不分别,那是菩萨;如果做不到,再求其次,练不执着,那是阿罗汉;如果执着都放不下,那你出不了六道。
  修行功夫在日常生活中,所以「明德」、「亲民」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修,最高的目标是「止于至善」。佛法里面分很多等级,一步一步向上提升,我们今天能够下手的,就是执着要一年比一年淡一点,这就是进步。一定要读书,一定要非常认真地学习,这才能身修。
  身修,儒家是守礼,佛法是持戒。我们今天用儒家的《弟子规》,佛门里面的《十善业》来修身,要勉励自己去做到。《弟子规》是儒家圣贤的生活规范,《十善业》是佛门的生活规范,身修了,家才会齐,齐就是和睦,一家和睦,社会才会安定,才能「治国」,社会安定了才能「平天下」,就是世界和平。不分国家、族群、宗教、文化,人与人相处彼此都能互相尊重、敬爱,互助合作,这是天下太平,到天下太平才真正叫止于至善。
  现代社会信息发达、交通便捷,我们起心动念都要为全世界人民着想。
  这个地方有个注,就是批注「平天下」,平是和平,和谦相处,谦是谦让、谦虚,大家不要竞争。美国的小朋友从上幼儿园就教竞争,这种教育理念是毁灭性的,竞争向上提升是斗争,斗争再提升就是战争,现在战争爆发是核武生化,那就世界末日。
  古老的中国教育,从小教谦让、教礼让,彼此都能相让,这是一条生路。东方人深信因果,西方人现在逐渐也都谈这个问题了。半个世纪前,美国有个预言家叫卡西。他是个灵媒附身,帮助人治病。能够找到人前生的病根是怎么生的,或者前世,或者再前世。他曾经?一个人找到他八十世之前,距离现在四千多年,说那个病根是那个时候种的,病根找到之后就很容易调理。他一生帮人治病,总共有一万四千个病历,都留着完整的数据,建了一个图书馆,现在全世界还有很多人去研究。
   (节录自 中国传统教学系列-四书选读 文件名:28-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