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首页 / 传统教育 / 文章
中国传统教学系列-四书选读(六)

  《周礼》是治国的一套办法。《仪礼》是平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规矩。《周礼》三百条,《仪礼》三千,规定细行。可是《仪礼》再多,《弟子规》全都包括了。《弟子规》总共一百一十三条全都做到,就是圣人、贤人、君子。
  我们现在要约束自己才能做到,夫子到七十岁,不要约束,自然做到,这就叫随心所欲不踰矩。由此可知,夫子完全是在修德,而没有证得自性。儒家讲烦恼要克制,没有要求断,佛法的要求,烦恼要灭断。《礼记》第一篇讲到「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它还有傲,叫你别增加了。但是佛法,傲与欲一定要断。这就是世间圣人与出世间大圣的标准不相同。
  「明」是破迷开悟,「德」是离苦得乐。「欲明明德于天下者」,自己修成之后,要知道去度众生。所以终极的目标,是要帮助天下人觉悟、明了宇宙人生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明德。为天下人服务,帮助天下人离苦得乐。
  帮助他觉悟就离苦得乐,中国古圣先贤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中国人最懂得教育。家有家庭教育,社会有社会教育,做生意买卖开个店,店铺里面有教育,往上去,国家有国家教育,世界有世界的教育;一切都是以教学为先,只要把教育办好,事业就成就了。
  中国教育的特色在家庭,小孩生下来,眼睛一张开就开始学习。他会看、会听,父母要做最好的榜样给他看。《弟子规》是做父母、做兄长的自己要做到,做给婴儿看,这不是言教,是身教。谚语所?「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身」。中国人懂得,在婴儿面前都要非常慎重,不可以有丝毫不善的、负面的让他看到、听到。
  现在这个教育没有了,小孩生下来谁教?电视教他,电视里面的内容是暴力、色情、杀盗淫妄,所以现在小孩三、四岁就会杀人。在中国、在海外,这些例子愈来愈多。儿女杀父母,父母杀儿女,兄弟互相残杀,在学校里面,同学互相残杀,学生杀老师,愈来愈多,这个社会还得了吗?
  世界末日不是地球毁灭,是人不像人了,人连畜生都不如。人心充满了怨恨,充满了不平,怨天尤人,几句话不对头他就要杀你,这不是人住的社会。原因是把圣贤教育丢掉了,才会产生这个现象。现在如果不提倡中国传统教学,二、三十年之后,神仙都救不了这个世界。我们要想自己活得很幸福,要想自己家里的后代能好,你现在不注重这个就没救了!所以,「明明德于天下」这是个目标。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本是修身,就是要学做个好人。末是治国、平天下。在佛法讲,你要度众生,先要度自己,度自己是本,度众生是末。如果本末不清楚,先去度众生,不知道度自己,不仅众生度不了,自己也度不了。所以,一定是先度自己,后度别人。佛在经上讲得很好,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终始,终是普度,始是自度,这个先后顺序我们一定要知道。
  你要想普度众生,「四弘誓愿」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那就是儒家讲的平天下。要想世界和平,先要治国,自己的国家安定和平,你才能帮助世界。你要这一国安定和平,先要齐家,你这一家都不安定和平,怎能叫一国安定和平?你要想一家安定和平,自己一定要身心和谐;你身心不和,怎能教导一家人和睦相处?所以才说「壹是以修身为本」,这是讲「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修身就是怎样做个好人,与性德完全相应的人,你要先正心。正心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才是真人,菩提心是佛心,菩萨、阿罗汉都在学习。「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是把修身的功夫、先后次序,讲得清清楚楚。修身的根本在格物。
  宋朝司马光说得好,「格」是扞格,扞是捍卫、保卫,格是格斗,「物」是欲望。要想修身,首先要跟物欲打一仗,决定不能让物欲战胜,物欲战胜那我们就被它迷了。印祖常说「革除物欲」。
  人的智慧不开,是什么原因?被物欲迷惑了,物欲锢蔽真智,蒙蔽了自性本有的智慧。用佛法来讲,离妄想分别执着这叫格物。真正修身从断烦恼下手,格物就是断烦恼,物欲是烦恼。致知是智慧生起来,烦恼轻智慧长,所以智慧不是学来的。我们今天学了很多东西,那叫常识,不是智慧,儒家叫「记问之学」。都是外面的染污,知识的染污。不是你真正的智慧,真正智慧一定要断烦恼。
  佛门里面讲的,三大类烦恼,每一类里面,烦恼的头数无量无边。见思烦恼,就是对于一切人事物的执着。如果我们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你的心清净,就不生烦恼。烦恼轻,智慧透出来,叫正觉,你就觉悟了,觉了就叫圣人,阿罗汉叫正觉。佛法教学的总目标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阿罗汉是正觉,菩萨是正等正觉,正等正觉是贤人,正觉是君子,无上正等正觉是圣人。
  你要能把执着放下,就证阿罗汉果。如果再进一步,把分别也放下,分别比执着要细,你就是正等正觉。再往上去,起心动念没有了,就叫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佛的境界,是终极的目标。从放下执着开始,恢复到你的自性清净心,这叫格物的功夫。
   (节录自 中国传统教学系列-四书选读 文件名:28-20-02)